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表现了一种货币相对于外币的购买能力,直接影响着一国人民在跨国消费时的利益。国家间贸易往来、资本流动都受汇率水平的影响。对开放经济体而言,国际经济交往与国内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汇率水平对一国经济的作用力不可谓不重。同时,它也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面镜子。汇率是影响国际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对汇率进行准确的预测将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因而汇率预测是汇率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学术界对人民币汇率预测问题的研究较多,本文首先对国际上的汇率预测研究以及国内针对人民币汇率预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发现国内学者普遍使用如ARIMA、小波分析等单变量模型或其组合,而忽视了宏观经济基本面在汇率预测中的作用。单变量模型的原理为使用一个时间序列过去值所包含的信息来预测其未来值,是一种数据挖掘手段。其优点是充分挖掘了数据内在的信息,不失为一种客观的研究方法。但是这类方法缺乏经济理论支撑,现实生活中经济体的方方面面相互关联,影响汇率的因素错综复杂,抛开汇率与其他经济变量的联系,单纯地靠汇率自身来预测汇率,这类做法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因此,本文着眼于汇率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存在互动与反馈这个事实,利用能够揭示多变量间互动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基于多种汇率理论选择了汇率、货币供应量、利率三个变量建立VAR模型,为人民币汇率预测提供更可靠的工具。同时,本文采用的VAR模型能够揭示汇率、货币供应量、利率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和影响程度,补充了前人在汇率预测研究中的不足。本文选用2005年7月至2014年12月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月平均数),全国银行同业隔夜拆借利率(月度加权平均),以及广义货币(M2)存量数对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在检验了数据的平稳性之后,确定采用汇率的一阶差分D (FOREX),利率IR,广义货币的一阶差分D(M2)建立VAR模型。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本文尝试建立滞后5阶以内的VAR模型,综合各种信息量准则,有四种准则一致认为滞后3阶为最优,故而本文确定建立一个VAR(3)模型。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从调整后的R2来看,汇率差分项38%的变异可以由此回归方程解释,利率项60%的变异可以被解释,广义货币差分项约30%的变异可以被解释,F统计均显著。特征根检验显示模型稳定。在确认所构建的VAR模型为稳定模型后,本文继续基于VAR模型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汇率变动和广义货币增长量都是利率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和广义货币的增长都有助于解释我国利率水平的变化。汇率变动和利率都是广义货币增长量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央行在决定货币增发量时很可能参考了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走向。但另一方面,利率与广义货币增长量不是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利率与M2的信息对于汇率预测并没有显著意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三者间互动的存在,本文继续基于VAR模型建立脉冲响应函数,以识别这三者间冲击传导的动态路径,揭示了M2与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关系,M2与利率之间存在滞后响应等。最后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汇率变动的绝大部分都可以由自身的过去值预测,利率和M2对其解释力较小。这解释了为什么M2增长量及利率不是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对VAR模型的分析揭示了利率、汇率、货币供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路径,并发现从2005年汇改至今,利率与M2对汇率波动的解释力度较小。本文进一步用VAR模型进行样本外汇率预测,从平稳性、协整性两个指标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认为VAR模型的预测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本文还使用同期汇率数据建立ARIMA模型,将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较,发现目前使用VAR模型和ARIMA模型得到的人民币汇率预测结果精度相近。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增强,在汇率预测方面,能够反映多种宏观经济因素联动性的VAR模型将显著优于ARIMA等单变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