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技术,它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每天接触的衣食住行很多都是科学与技术的产物。现代社会人人都需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社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成果。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参考,学生学习知识的承载物,教材在教学当中的作用显然非常重要。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调查,总结出: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教材在内容上重复编排,使得学生反复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学校没有很好地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认知和智能水平对教材进行选择,导致教材不适用;教材选用的多是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虽然学术水平较高,质量较好,但没有地方特色,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亲切感;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差。本研究依据全人教育理论,参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针对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上述问题,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作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与梳理,总结出基于全人教育理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思路和原则;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的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要开发的《信息加工与表达》章节进行了需求分析、设计、编写、试用工作。通过教学实践和后期调查工作,得出新开发的章节内容的实践效果有:开发的《信息加工与表达》章节更符合《标准》和《纲要》的要求;内容安排更适用;内容选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的任务或活动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的图片和具体实例更围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了很好的整合;安排的活动或任务更好地体现了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教学效果体现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注重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