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320层螺旋CT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影像特征,评价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通过CTA对甲状腺结节供血动脉的多方面显示,探讨肿瘤内血管的生成与肿瘤恶性程度及转移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析160例患者的218个结节,通过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图像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供血动脉的影像学特征。通过CTA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供血动脉的多方面显示,统计甲状腺结节供血动脉主干的平均管径及供血动脉末端分支数目,探讨肿瘤内血管的生成与肿瘤恶性程度及转移的相关性。并通过观察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的CT平扫、增强及血管三维重建后图像的特点,与金标准(病理学诊断结果)做比较,评估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性。应用ADW4.5工作站,进行图像数据测量及后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CT平扫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形态、边界及钙化的不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有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良性结节无。而结节的发病部位、结节直径及结节内是否囊变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5、0.194、0.054。2、增强扫描后,112个甲状腺良性结节中均匀强化72个,完整的环形强化30个,具有这两种强化特征的结节占良性结节总数的91.07%;甲状腺恶性结节中,42个表现为“瘤周强化残圈征”,36个呈“半岛样”强化,16例为结节样强化,三者占恶性结节总数的88.68%。结节的强化方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3、MSCT对甲状腺癌邻近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很高正确性,正确率在87.50%-100%之间。4、CT血管三维重建能清晰的显示甲状腺结节的供血动脉。后处理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172例良、恶性结节的供血动脉,有66例良性结节显示供血动脉,特点为供血末端分支少,其中52个结节可见1支,供血动脉主干平均管径约为1.60mm±0.33mm;恶性结节全部显示供血动脉,特点为供血末端分支较多,多数为2-3支,最多者达5支,供血动脉主干平均管径约为1.92mm±0.36mm。本研究中CTA所见恶性结节内末端血管分支数与肿瘤分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即结节内血管末端分支生成越多,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5、CT平扫+增强+CTA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116个,病理证实其中8例为恶性病变;CT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102例,病理证实其中4例为良性病变,得出其敏感性96.43%,特异性92.45%,准确性94.50%。结论:1、MS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2、MSCT对甲状腺癌邻近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很高正确性,正确率在87.50%-100%之间。MSCT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结节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尤其MSCTA能够直观观测到肿块对周围大血管的侵犯程度,有助于临床医生尽早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或手术方式。3、结节内血管的密集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具有较高相关性。CTA所见肿瘤血管的生长程度与肿瘤TNM分级的级数呈正相关,即肿瘤内血管的生成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比,肿瘤内血管生成决定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