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保罗·萨特是西方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其存在主义哲学所倡导的自由观和人道主义精神,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的人们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在哲学上,萨特从现象学出发,将支配自己命运的权力重新交还给人和他的自由意志。人的本质就是自由,也因此成为了与自在世界相区分的自为的存在。在萨特看来人的意识并不只是被动的反应现实世界,还可以主动地实现否定与超越,而自由意识的对象也往往是虚无和不在场的存在。由此,萨特从存在主义的自由理论出发,在审美世界中将想象抬高到了空前的高度。他首先对以往想象理论进行了批判,并归纳出了想象本质上作为一种自由意识的四个特点:意向性、假象性、否定性和自发性,进而完全与知觉区分开来。在明确了想象的性质和特征之后,萨特逐渐开始将他美学的卷轴打开,将其与想象密不可分的有关美学各方面的观点逐一罗列出来。他首先肯定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美的,所谓自然美与社会美的说法在他看来是荒谬的,他认为真正的美只存在于艺术世界中,而创作者和欣赏者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才能真正把握到美,获得审美享受。可以说,萨特以自由和想象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并不是以客观的现实世界为根据的,但这并不能说明萨特关于美的观点是脱离实际的,事实上萨特在后期勇敢地对自身理论进行了修正,利用文学主动介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揭示现实、超越现实、改造现实。这种理论上的转变表面上看是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而事实上却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萨特的想象理论作为切入点,对其自由哲学、美学观点、艺术创作论、审美接受理论、文学本体论、文学介入观以及前后期理论的微妙转变进行关照,进而对萨特美学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