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西部区域M井区山西组勘探潜力分析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j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东部与靖边气田衔接,西与苏里格气田南区相邻。据钻探表明,研究区内山西组的油气显示较为活跃,是该区域上古生界主要气层之一。其无论是作为下古的接替层位,还是作为主要气层来开发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次研究以山西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钻井取心、地化录井、测井解释、镜下薄片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地层发育特征、沉积相特征、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组勘探潜力进行了客观的评价。通过对沉积相的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为山西组主要的供砂渠道,河道侧缘发育水下漫溢砂。山1、山2段储层砂体经过多期沉积,砂体厚度受到物源供给及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主河道位置和物源供给充足的地区砂体累计厚度大,并由此向河道边缘和物源供给较差的部位砂体厚度逐渐变小。通过对储层特征的研究,表明山西组储层属于典型的低-特低孔、低-特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山1段岩性主要为中粗粒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山2段岩性主要为中粗粒岩屑砂岩。其中,中-粗粒石英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为研究区气藏的有利储集体。通过对烃源岩地化数据的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煤岩、暗色泥岩和泥质灰岩等烃源岩。煤层平均厚度为9.1m,为优质烃源岩;泥质烃源岩具有多层段发育、广覆式分布的特点,平均厚度为75m,镜质体反射率Ro大于2.0%,已普遍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煤和暗色泥岩的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生气强度约为24×108m3/km2。研究区山西组为致密砂岩岩性气藏。上古气藏的天然气组分主要以CH4为主,平均含量91.34%,非烃组分主要为CO2和N2;地层水呈弱酸性,为中高矿化度地层水。山西组平均无阻为5.8×104m3/d,试气效果良好。本区山西组致密砂岩气藏生储盖组合主要为源内自生自储自盖型,主力烃源岩为山西组间湾沼泽微相的煤和碳质泥岩以及水下分流间湾微相的泥岩,储层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砂岩,直接盖层为在水下分流间湾微相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区域性盖层为石盒子组水下分流间湾微相的泥岩。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山西组成藏地质条件优越,试气效果也非常理想,勘探开发前景较好。其中,Ⅰ、Ⅱ类区域为研究区山西组的有利目标区。
其他文献
北部坳陷位于武威盆地北部,武威盆地处河西走廊盆地群东南部,位于华北地块、祁连褶皱系、贺兰台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交汇部位。目前甚少有前人使用平衡剖面技术和盆地模拟技术对该地区各时期的构造演化及其成藏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制约了该地区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本文结合测井、地震、地化数据源等资料,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层岩性、古水深、古热流值等参数基础上,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和成藏模拟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演
埋地油罐是加油站油品存储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约有11.9万个加油站,近47.6万个埋地油罐。由于受机械应力和腐蚀的长期影响,其中多数油罐存在随时发生泄漏的危险。油罐渗漏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周围环境和人口构成威胁。虽然国内外研究开发了相关渗漏监测技术产品,但对于微小渗漏的检测仍有一定困难,渗漏定位更是难以实现。本文秉持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消除的原则,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阵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水平井和大斜度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实际作业中,具有远探测功能的地质导向技术是实现目的层中有效钻井的关键技术。半线圈测井是一种可实现随钻地质导向的新方法。本论文设计了基于DSP与FPGA的半线圈感应测井实验系统,它可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对源距和线圈间的夹角进行调节,为实验室中进行半线圈的各项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装置。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第一部分完成了半线圈感应测井原理分析与实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大斜度井、水平井等复杂井况日益增多,井下油层出砂也愈发常见。作为水平井防砂的主要方式之一,防砂筛管完井技术逐渐成为水平井防砂技术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基于电缆测井的套管损伤检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水平井下防砂筛管的破损检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水平井防砂筛管完井,重点研究了基于存储式瞬变电磁法的水平井防砂筛管破损检测技术。首先基于传统的油、套管损伤检测原理及方法,介绍了瞬变电磁
多相流是石油工业中常见的混合流体形态,其含水率的测量是一个重要的检测参数。由于我国石油开采多采取注水开发的方式,且大多数油田已处于高含水状态。如何实时准确测量原油含水率为正确评估油井产能,及时调整开采方案,优化油气田生产结构提供重要的依据。面对国内石油生产的现状,设计出一套可实时准确监测原油含水率且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的含水率测量系统意义重大。本文旨在通过对油气水三相混合流体及电磁波传输特性的研究,
酸化、压裂等措施是低孔低渗非均质储层实现油气增产的重要手段。但此类措施容易导致储层产生裂缝、侵入和异常应力等问题,会直接改变储层岩性及地层原生应力状态,影响储层评价。本文研究了多极子声波测井仪器(MPAL)在井旁出现不同异常情况下的响应规律。为多极子声波测井在复杂地层中的测井解释提供理论基础。以下是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第一部分研究了侵入及低声速环带对单极子声波测井的影响。在快慢地层下,研究侵入和低
潜油电泵是油井下十分重要的采油设备,与之配套的监测系统是掌握井下开采动态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实现石油开采的智能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潜油电泵工况监测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该系统包含地面端设备和井下端设备两部分。井下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和信号变送电路,可以将潜油电泵的入口温度、入口压力、出口压力、电机绕组温度、振动以及井筒中井液的含水率这些物理量转化为电流信号并分时传输到地
由于传统液体流量计在低渗透油田小流量检测中存在灵敏度低、重复性差、分辨率低等缺点,因此小流量的精准检测已成为国内低渗透油田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油田小流量无法精准检测问题开展了对热传导原理和热式流量计测量原理的理论研究,建立了基于恒温差法的井下低产液量检测系统;设计了以增量型PID控制算法实现对加热功率的闭环控制,以保持恒定的温差值;采用数据运算速度快、功耗较低的TMS320F2808作为主
气液两相流是油气井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流动形式之一,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和气液界面的可变性,气液两相流流量测量一直是一个难点。对气液两相流流量的准确测量是评价油气井产能好坏的重要依据。基于时差法设计的超声波流量计因具有测量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准确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气液两相流流量测量。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是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流体中顺流和逆流传播的时间差来测量流量的,目前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因传播时间差的计
油田注水是通过注水向地层补充能量可以保持油层压力、降低原油产量递减率的一种手段,是油田开发过程中重要手段之一,直接决定着油田开发效果的好坏。按照长庆油田某采油厂对油田注水井动态分析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油田注水井动态分析系统。在对长庆油田某采油厂所管辖的油田区块注水井生产数据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功能,将系统分为用户管理、水量变化、分层吸水、储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