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无功利是指主体以一种放弃功利的知觉方式来欣赏对象,也就是在审美的过程中不包含任何的实用功利目的,这就意味着审美与实际日常生活的分离。由此,为捍卫艺术的纯洁及独立性,坚持“为艺术而艺术”就必然成为了一个人人信奉的美学信条。在这条原则影响下,审美逐渐向精英化及精神化状态过渡,艺术和生活、自然对立起来。然而,在当今后现代文化的视野里,以舒斯特曼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美学异军突起。在实用主义者的倡导下,艺术和生活、审美和实用的对立关系消失了,任何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都可能成为“审美”的客观对象。无论工业设计,还是城市建筑,都融入了一种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关怀,审美逐渐走向了通俗化和感性化。随着审美在生活领域的深入,人的身体也逐渐加入了审美设计的大军中。在当下语境中,似乎一切视觉范围内的东西都可呈现为“美”的,审美在功利和非功利之间应该如何取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第一章根据对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理论基础的梳理,介绍了舒斯特曼的美学观,重点分析了他从审美经验的范围和性质角度对审美经验的修正及对艺术的定义。在舒斯特曼看来,经验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判断真理的标准在于真理的实用性及实践性。以此为基础,舒斯特曼主张“生活即审美”,他认为日常生活经验具有审美的潜能,审美并非只涉及对象的外观。从这一概念出发,他强调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力图通过艺术的定义表达我们对艺术的需求。论文第二章阐释了审美无功利观念下审美的精英化及精神化状态,结合审美无功利的当代境遇,舒斯特曼从审美的通俗化及感性化着眼,利用通俗艺术及身体美学对审美无功利这个命题展开了批判。基于实用的理论立场,舒斯特曼的美学观点就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因此,舒斯特曼积极地为一直处于美学边缘但却能提供审美经验的通俗艺术辩护;同时提出改善身体感知的身体美学理论,力图恢复审美的身体维度,从根本上挑战审美无功利的传统原则,为艺术和美学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论文第三章结合目前的审美泛化现象来分析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对审美无功利批判的影响。实用主义美学力图恢复艺术和生活的联系,使艺术打破了审美无功利原则下故步自封的状态,这对艺术和审美来说本是一种健康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消费意识形态的兴起、大众传播媒介的盛行,美的形式扩散到了一切社会生活之中,使所有的东西都成为了一种可以用来表示身份或促进消费,却不能给人精神愉悦的美学符号。由此看来,审美既不是无功利的,也不是纯功利的,功利与无功利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可以结合起来使审美迈向健康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