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试验通过对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周脓肿患者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兰州地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总结,同时了解肛周脓肿发病的特点,在肛腺感染阶段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把炎症控制在肛腺感染阶段,降低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形成,减少患者因为脓肿切开引流和肛瘘形成而带来的痛苦,同时为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在临床上提供用药参考。 研究方法:选取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肛周脓肿感染急性期住院患者,其诊断符合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诊断标准。(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送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菌株分离及鉴定按照《临床医学检验手册》常规方法进行,作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具体方法及结果判定严格参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2005年制定的《药片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操作方法》。最后对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同时统计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趋向性。 研究结果:在100例病例中,细菌培养检出率为100%,其中单一细菌感染例数为86例,占总感染例数的84%,两种级以上细菌合并感染例数为14例,占14%。共检测出细菌菌株11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占21%,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5%(18/118),肠球菌4%(5/118),链球菌2%(2/118);革兰氏阳性菌菌株93株,占79%,包括大肠埃希菌56%(66/118),克雷伯菌属20%(20/118),奇异变形杆菌2%(2/118),绿脓杆菌1%(1/118)。肛周脓肿的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比例较以往报道略有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仍为三大最常见的致病菌,但本实验显示克雷伯菌属所占比例略有升高。在药敏试验方面均存在敏感率为100%的抗生素,在临床中应引起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在疾病早期及时控制感染,避免二次手术及预防肛瘘的发生。 结论:通过对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周脓肿急性期患者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研究,对临床上及时并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资料,对于及时有效控制肛周脓肿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措施,如果能及时合理的使用有效地抗生素,使疾病控制在感染早期,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可以避免后肛瘘形成从而需要二次手术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