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育是减缓黄土高原土地退化的有效措施。为了探讨黄土高原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分布特征和光合碳的周转更新特征,本文选择云雾山不同封育年限天然草地(封育1、5、10和30年草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了有机碳在草地植物和土壤的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13C脉冲标记技术研究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分配、周转和更新规律,为丰富有机碳固定机理和光合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论为:(1)封育能够显著提高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本研究中,封育30年草地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封育10年以下草地(P<0.05)。草地根系生物量具有表聚性,在封育1年、5年、10年和30年草地中,020 cm根系生物量分别占040 cm根系生物量的70.66%,76.36%,84.02%和75.63%。草地根冠比(R/S)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草地土壤有机碳(S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机碳在草地土壤中具有表聚性,封育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定和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积累。(3)土壤腐殖质碳、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含量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封育10年草地土壤胡富比最高,腐质化程度较高。(4)在本研究中,封育1年草地光合碳在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同化率最低。封育5年后,光合碳在土壤中的同化率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封育能够显著提高光合碳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封育5年后,土壤的固碳速率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5)本研究中在标记30天后,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土壤13C-DOC和13C-MBC的含量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土壤MBC、DOC和SOC的更新率均在封育1年草地最高,说明封育1年草地光合碳在地下部分的更新转化速率较快。(6)草地生态系统通过地上部分呼吸和总呼吸(地上+地下)的损失均在封育1年草地中最高,封育能够降低草地光合碳的损失。封育10年草地光合碳在地下碳库的平均停留时间最长,为14.30天,最有利于草地光合碳向土壤中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