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帝制时代,京师乃天子居住之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政治内涵及战略地位,合理的机构设置对确保京师安全及平稳运转意义重大,因而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明代仿袭元制,设置五城兵马司作为京师专职治理机构。五城兵马司为东、西、南、北、中五兵马指挥司之简称,南京五城兵马司成型于洪武二十三年,永乐二年设北京兵马指挥司,永乐七年仿南京之制设五城兵马司,永乐十八年析五城兵马司为东、西、南、北、中五兵马指挥司,至此兵马司之设大致定型。五城兵马司职责颇繁,计有抓捕盗贼、巡视风火、管理市场、清理街渠、检验尸伤、编审铺户、赈恤灾贫等项。本文通过史料梳理,展现明代五城兵马司之建制、沿革、人员构成、职掌等内容。同时通过分析五城兵马司与北京其它治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探讨五城兵马司在京师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地位及实际作用,揭示明代京师治理体系中的权力分配与权力结构。本文认为:五城兵马司是明代京师治理的重要机构之一,其主要管辖范围为京师五城。明前期五城兵马司的职责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渐次增多的态势,到弘治年间基本确定了其主要的职责范畴。京师治理体系庞大而复杂,宫城、皇城、京城各自设有相应的治理机构。在京师五城,除五城兵马司之外,涉及到的主要治理机构还有巡城御史、厂卫、六部、顺天府宛大二县及巡捕营,它们与兵马司存在职权交叉,因而需要在处理具体事务时配合、协调。互不统属的设置理念本为分权与制衡,却也带来了权责不明,造成了权力的滥用与侵夺,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京师治理的高效化。五城兵马司因位小职卑,所属权力往往受到高层权力体的侵蚀,从而被派加其职责范畴之外的役使,其中尤以厂卫及巡城御史为甚。行政系统的五城兵马司之职权被作为监察力量的巡城御史和作为皇权及特务政治代表的厂卫侵夺,反映出明代监察和特务权势过大的权力设置特征,折射出皇权在京师治理中的强势掌控力。到明中后期,由于京师居民不愿坐铺、京师实际治理任务量的增加以及五城兵马司自身渎职枉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兵马司的治理功效颇受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