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残差生成器的分布式电网动态补偿控制研究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o7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可再生能源因其资源储量丰富、绿色环保等优点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可再生能源同时具有地理位置分散、能源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采用分布式发电控制技术,可以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有效利用。分布式电网作为连接分布式能源与大电网之间的关键桥梁,是分布式发电技术中的典型应用。本文主要针对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电网母线中的电能质量治理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包括分布式电网的建模与电能质量问题分析、基于残差生成器的动态补偿控制策略、基于观测器的残差生成器设计、电压动态补偿控制器及二次补偿控制器设计、小信号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具体研究内容概括如下:对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电网建立直流单台变换器,交流单台逆变器以及直流多变换器并联的状态空间模型。其中以控制环输出信号为状态空间的输入信号,输出电流作为扰动信号,并分析在负载投切、分布式电源功率波动和不平衡负载接入等多种情况下的交直流母线电压的电能质量问题。接着,针对由扰动电流导致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单台变换器的基于残差生成器的动态补偿控制结构,以及适用于多台变换器的基于残差生成器的分布式动态补偿控制结构。然后,分别设计基于观测器的残差生成器和基于分布式观测器的残差生成器,得到在系统出现扰动时的残差信号。为消除扰动对系统的影响,以残差信号为输入,使用模型匹配原理分别得到单台变换器的电压动态补偿控制器以及多台变换器并联的分布式电压动态补偿控制器,同时设计二次补偿控制器抑制电压补偿信号产生的二次扰动。为验证控制结构的稳定性,分别建立单台变换器,交流单台逆变器以及直流多变换器并联的小信号模型,采用特征根的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基于理论分析,采用PXI Target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直流和交流分布式电网中,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的抑制由负载投切、分布式电源功率波动和不平衡负载接入等因素导致的母线电能质量问题,保证分布式电网系统的稳定。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主要的能量存储设备,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使用易挥发且易燃的有机电解液会带来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凝胶态聚合物
创造健康舒适的建筑室内空气环境始终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与当前建筑中大量采用的混合通风系统相比,传统置换通风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热舒适性高、工作区空气质量好、能量利用
臭氧作为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具有氧化和除菌能力,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食品保鲜、医疗、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气处理等相关领域。目前国内多数大功率臭氧发生器(Ozone Generator,O
目的:对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mCNV)的“3+PRN”和“1+PRN”两种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观察及比较。方法:选取mCNV患者36人40只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8人20只眼,分别以“3+PRN”和“1+PRN”两种不同方案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3月、6月、12月,
数据分析观念作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是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焦点,树立正确的数据分析观念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在这个数据和计算机蓬勃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背景下,每天产生着大量的信息、数据和随机现象,要求人们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决策,因此学习统计与概率的课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也将成为未来世界关注的焦点。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基于对学情的把握,因此本研究关注三个问题:九年级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网络相关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庞大。如此庞大的网络本质上是由一个个的局域网所组成,因此对于局域网的管理与分析,也必然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研究目标。同时,随着近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网络分析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也就成为了势不可挡的趋势。在智能网络分析器中,指标预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现有
燃料电池是一种集安全性、环保性和高效性等优点于一体的能量转换装置,但是由于氧还原反应(ORR)的动力学缓慢阻碍了其广泛应用。探索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的高性能ORR催化剂是
酿酒葡萄是宁夏地区的特色农业作物,宁夏贺兰山东麓为世界优质酿酒葡萄产区之一。酿酒葡萄性喜温暖,不耐寒冷,故我国北纬35°以北地区多采用埋土防寒的方式以使葡萄树体安全
某盖挖逆作地铁换乘车站柱下桩基采用后压浆AM桩,该桩是在AM桩的基础上采用后压浆工艺为增强抗压、抗拔承载力而形成的,目前文献中对于后压浆AM桩承载性能研究方面相对较少。本文基于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及规范经验公式等方法,通过对本工程中后压浆AM桩的竖向承载性能进行研究,预期研究成果能够为该种桩型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工程建议。通过现场后压浆AM桩自平衡试验,分析了Q-s曲线性状、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规律
当今社会,人们习惯性地将眼光聚焦于面部,但过分在乎“面相”之美会将对美的感受流于表面,只有将其舍去,才能够达到日本能剧大师世阿弥所主张的“无相”之境。事实上“背影”的确是非常容易被研究者们忽略的一个主题,本文除了想将沦为背景的“背影”提到台面上分析,更是想要从中提炼出一种不被实在的“背影”形象所局限的“背影意识”。在以美学、哲学、心理学和艺术实践为坐标的坐标轴中定位出“背影意识”的概念,并得出“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