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经音义》文字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經音義》是漢文《大藏經》中訓解疑難字詞的音義類訓詁學著作,其中《玄應音義》是現存最早的佛經音義,《慧琳音義》是集大成之作,《希麟音義》則對《慧琳音義》成書後新譯佛經進行訓釋。這三種音義代表了中國古代小學的新發展,其中《玄應音義》《慧琳音義》更是唐代文字、訓詁學的巨製。僅就其文字本身而言,《一切經音義》收錄了眾多古文、或體,比較完整、客觀地反映了从上古轉向中古,又从中古發展到近代這一時期的文字繁衍情況,具有現存其它字書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同時,《一切經音義》記載了作者當時所見佛經文俗寫字形,是極爲珍貴的文字史料;因此,根據《一切經音義》記載,對其文字進行整理研究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本文在《一切經音義》諸刻本校勘、整理基础上,从漢語言文字學和文獻學相結合的角度對《一切經音義》文字進行專題研究,主要系統考察了:(1)所引古文、籀文的字形、來源、性質等。(2)所引或體的字形、來源、性質等。(3)所收錄佛經文字的字形、來源、性質等。(4)《一切經音義》收字與原本《玉篇》的關係。(5)《一切經音義》文字在《龍龕手鏡》等字書中的傳承情況。(6)“非”類字情況。在上述目標任務的基礎上,進而探討玄應、慧琳的文字觀,分析《一切經音義》與唐代“正字”運動的關係等。本論文共分上、下篇及附錄。上篇爲通論篇,主要内容如下:緒論和第一章介紹《一切經音義》文字研究概況,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闡明《一切經音義》文字研究對現行工具書編撰及古籍整理、研究的意義與應用價值。第二章梳理、辨析《一切經音義》所記載幾種主要文字類型,即古文、籀文、或體、佛經文字,指出其性質、來源、特點等,認爲其多數古文并非真古文,而爲其同源孳乳字所組成的同族字群。大多是文字孳乳過程中產生的字,具有同源性,或者是古之已有的假借字等。《一切經音義》所謂古文,可能借用漢代的稱謂而已,與真古文有別。其所收籀文,與今本《一切經音義》所收多同。其或體成分較雜,包含假借字、俗用字等,記載了當時及之前累積的各種或體字形,對中古時期漢字字形的調查和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佛經文字,根據我們對麗藏本《一切經音義》所收經文用字與《中華大藏經》《大正藏》所收佛經原文比對,除個别字形因訛誤等原因未能覈實外,大多字形都能找到其原文出處,所錄字形基本與佛經原文相符。从字形來看,佛經文字具有較鮮明的俗用特徵,多數字形能在當時碑刻文等相關資料中找到其字形聯繋,當係漢魏至隋唐時期之俗用字。第三章著重分析《一切經音義》所收文字與原本《玉篇》、《龍龕手鏡》的關係,認爲《一切經音義》與原本《玉篇》關係密切,特別是《玄應音義》與原本《玉篇》之間相同之處頗多,相承關係明顯。同時,對《一切經音義》與《龍龕手鏡》收字作了徹底梳理比較,基本釐清二者之間關係。雖然就整體所收字形而言,除少部分可直接找出其淵源關係外,大多數均并不具有直接、明顯的對應性,但我們傾向於認爲《龍龕手鏡》係直接選用《一切經音義》所引材料,并把它作爲主要參考書進行引用。从收錄字詞方面來說,《龍龕手鏡》不僅直接从《一切經音義》中獲取佛經文中的文字字形,而且从《一切經音義》訓釋語中選用收錄了“內典”外的文字字形。从所收錄字詞比較上說,其間關係大致可歸納爲以下三點:其一、《龍龕手鏡》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切經音義》爲藍本編纂而成,具有一致性。除共同收字詞部分外,其收字之順序亦和《一切經音義》所釋字詞順序具有緊密關係。許多釋字詞的先後順序即爲《一切經音義》中詞目字及相應訓釋語中的順序。其二、《龍龕手鏡》在收字上比《一切經音義》更具選擇性。《一切經音義》廣釋群籍,在收字上具有包羅萬象之特點,而《龍龕手鏡》具體而微,在收字上具有爬羅剔抉之特徵。《龍龕手鏡》未全部收錄《一切經音義》記載的佛經文字字形,亦未收錄《一切經音義》各版本本身諸多用字字形,但又兼收“外典”用字,而此部分文字,極有可能源自於《一切經音義》訓釋語部分。其三、《龍龕手鏡》在收字字形上比《一切經音義》更具規範性。《一切經音義》用字,包括所收佛經文字,較真實地保留着當時刻本俗用字多種形態,具有原生性和多樣性特徵。相較於《一切經音義》字形,作爲字書性質的《龍龕手鏡》所收文字字形則少了几分野性,不排除已經過編者的甄别和整理。第四章著重梳理、辨析《一切經音義》中“正體”“俗體”“近字”“通用”“時用”“今作”“宜作”“非體”“未見所出”“未詳所出”等各類術語及文字使用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玄應、慧琳對《一切經音義》文字整理與訂正的局限性。認爲其多以《說文》系字書收字爲正體,對俗字多持否定態度。《一切經音義》中對此類字冠以“俗”名,但其地位多類似等同於“非”類字,音義在對某字是否是俗字的判斷的同時,往往又認爲其“非”,或以爲其“不合經義”,或以爲其“謬誤之甚”,或直接以“非”一概否定。一方面,顯示了當時文字俗變之勢,另一方面,顯示了作者對當時俗用字偏離以《說文》爲正統的文字的憂慮和對正統文字的捍衛。《一切經音義》中所謂“近字”實多爲俗用字。《一切經音義》中“通”的概念比較雜。主要指通用字,即相對於正體、俗體而言的一種通用字體,與《龍龕手鏡》中所指當屬同一概念。《龍龕手鏡》正字下或云“俗”“通”等釋語,恐本自《一切經音義》,而《一切經音義》中諸多通用字可能取自於對傳統典籍用字。因此,《一切經音義》所收通字與《五經文字》文字具有比較一致的出處,具有相承性,可能反映了典籍中本來的通用字情況;而《一切經音義》與《干祿字書》所收通字差異巨大,《干祿字書》所收通字在《一切經音義》中均稱爲俗,反映了《干字書》通字并非出自典籍用字實際,而是後人規範性的文字。《一切經音義》中的“非”類字,从總體上來說,當爲主要从正字、本字角度出發,以近乎苛刻的標準,對文字本原的一種追求與回歸,是以古爲正,以古爲本這種文字復古思想下的產物;是對佛經文俗用字的一種評判與否定,實際上是對當時佛經文字正形的總結性“結語”。《一切經音義》所涉及“宜作”字詞共計約80個,除佛經文中疑難俗訛字外,亦有音譯、雙音詞等。从其整個體例來看,“宜作”當爲相對於“非”而言的一種術語,雖相對於大量的“非”類字否定性評判語而言,其僅占很小的比重,但卻是《一切經音義》整個正形體系中極爲重要的一環,即既表明其編撰功能不僅辨析正俗,更明辨是非,通過對諸多文字現象所作出的肯定性評判,表明了作者的文字觀。同時,《一切經音義》作者對文字梳理的標準,事實上以《說文》系字書,如《古今字詁》、《字林》、《字統》、《古今文字》、《字書》等擬古、崇古文字爲其主要依據。其方法是以“古”律“今”,以正非俗,即以正統的文字對佛經文中的文字進行審視和評判。因此,面對著紛繁複雜的各形俗用字,評判的最終結果往往是以“非”居多。然其似乎并未濫用此評判標準,在辨析正俗,匡正是非的同時,對諸多“疑難俗訛字”亦多有存疑。主要術語有“未見所出”,亦或云“義疑,故兩存也”“未詳熟(孰)是”“不審孰是”“其義未詳”“作者未詳”“耳邊語也。未詳何出”“字書亦無此字也”等,顯示了《一切經音義》編撰時所堅持的實事求是、客觀、謹慎的態度。第五章主要从其文字“六書”理論、用字實踐、體例安排等三方面,對《一切經音義》所表現出來的文字觀進行分析評價,認爲《一切經音義》在分析字形結構時,并非完全遵循傳統“六書”理論,有時往往从實際用字出發,依據自己的認識,結合相關依據,直接从隸變俗字形進行分析,具有俗用特徵。同時,可能受當時某種“說文解字”風氣的影響,《一切經音義》對文字的解析中多含主觀臆斷成分。其對某些字形的分析,往往穿鑿俗解,附會文義,一反漢字結構約定俗成的社會性和歷史的傳承性。《一切經音義》在對佛經中大量用字進行梳理,并辨析正俗訛誤的同時,雖然客觀上又是對當時大量社會用字的整理,對當時社會用字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但其根本出發點還在於刊正佛典用字,著眼於佛理闡釋與傳播。正是由於出發點不同,著眼點不同,以經典文本靜止的文字來衡量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文字,因此,《一切經音義》對佛經文中的用字現象的評判雖不似《五經文字》中以“正誤”辨析之,然亦多以“非”類評判語辨析之,以以“古”非“今”的方式否定社會俗用字的合法性,缺少對社會用字的通變性。《一切經音義》作者文字觀具有保守性,但又具有多元性的特徵。第六章著重分析《一切經音義》文字在唐代“正字”運動中的價值和地位。認爲《一切經音義》有別於國家層面對傳統經典文獻用字進行規範,而是一場不自覺的規模宏大的來自佛家寺院的“正字”運動。亦有別於對整個社會用字進行規範,而是專門針對佛經文獻中的用字進行規範的佛家義書,是對當時社會用字規範的一種強有力的補充和發展。結語部分試从中國今古文學派的發展歷史中分析其興衰原因,并釐清其成書之後的發展軌跡。認爲《一切經音義》的編撰思想是崇古的,編撰方法屬於古文經學派。下篇爲《一切經音義》文字字表。附錄主要探討《玄應音義》與原本《玉篇》之關係。
其他文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后,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2006年底,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能够不受业务种类以及区域的限制在我国全面开展
米制品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但米制品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变硬、发干、掉渣,造成不良口感。这主要是由于大米淀粉低温易回生,严重影响米制品的感官
介绍了总体城市设计概念和理论提出的背景,结合唐山市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案例,对总体城市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随着二战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其关键在于旅游本身的内在结构性的伦理悖论。旅游伦理悖论的产生和消解既取决于旅游者的自我约束,又与旅游的情境设置有关
目的:选择夏枯草口服液治疗肝郁化火证(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132例采用夏枯草口服液10ml/次,一日2次;对照组66例口服夏枯草膏9g/次,一日2次。疗程均为4周,
目的:探索宝山区集体儿童咳嗽问题发生率及相关过敏性因素调查分析,为预防小儿咳嗽问题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集体机构中年龄3~6岁学龄前儿童咳嗽问题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代官山复合建筑群规划是从1969年开始、跨越1/4个世纪、阶段性地建造起来的住宅、店铺以及文化设施的复合体。这个规划不仅在日本,在世界上也是广为人知的项目。本文分析了该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Ⅳ型胶原、CD34在不同期别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03~2006年住院卵巢肿瘤患者82例(卵巢恶性上皮性
目的:探讨影响产前检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孕产妇,根据其户口地址分为常住非农业组(A组)、常住农业组(B组)、流动人口组(C组),就三组孕产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因各种原因失去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机会而直接参加工作的社会在职人员以及待业人员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为他们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