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通过氧化型染发剂对小麦种子发芽及根伸长的毒性试验、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试验及对沙蚕的急性毒性试验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的机理探究试验,结果表明:(1)小麦种子发芽过程中,根长和芽长对氧化型染发剂胁迫表现得并不敏感,但抑制率与浓度对数呈显著正相关(R2root=0.94.R2shoot=0.97).小麦的根长和芽长在氧化型染发剂胁迫下的IC50分别为20.5g·L-1和29.1g·L-1。当处理组浓度处于低水平时,对小麦种子的根长产生了微弱的毒物兴奋效应,处理组浓度为10mg·L-1和100mg·L-1时,小麦种子根长分别为空白组的103.7%和102.4%.(2)在氧化型染发剂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试验中,暴露24h的LC50和EC50分别为177.0mg·L-1和129.5mg·L-1;暴露48h的LC50和EC50分别为132.0mg·L-1和120.0mg·L-1。24h和48h内不同浓度氧化型染发剂胁迫下大型蚤的死亡率和抑制率趋势线呈“S”型增长,且均与浓度对数呈良好的一元线性关系(死亡率: R224h=0.97,R248h=0.99, p<0.05;抑制率:R224h=0.97, R248h=0.98, p<0.05)。(3)在氧化型染发剂对双齿围沙蚕的急性毒性和酶活性测定试验中,暴露3d后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849.6mg·L-1;暴露3d后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受到氧化型染发剂暴露浓度的显著影响,且随暴露浓度的升高(0320mg·L-1),AChE和SOD活性均呈先被诱导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也受到暴露时间的显著影响:40mg·L-1浓度下,随暴露时间的延长(010d),SOD活性呈先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AChE活性变化没有显著规律;通过比较发现,相对于AChE,SOD的活性变化更能反映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