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科技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科技成果从研发阶段到应用再到产业化,呈现出不断放大的资金需求趋势,因而需要获得多种方式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本身的高风险性,使得实际资金投入规模远远低于其所需规模。而国内对专利等科技成果的过度重视,使得研发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远远大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后期阶段,导致资金投入结构失调,进而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分析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因素、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等,对于资金支持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有的也只是将R&D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并没有定量分析不同资金支持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作用。分析不同资金支持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效用,合理安排资金的投入结构、投入阶段,选择恰当的资金支持方式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本文以2009-2013年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DEA方法测算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不同资金支持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财政拨款、外商直接投资、科技贷款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不显著,企业自筹资金、风险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高技术产业科技经费投入在研发阶段、新产品开发阶段存在资金投入过量的问题,资金投入总量少、资金投入结构失调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合理调整资金投入结构,发展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