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及颅内种植C6胶质瘤细胞的方法建立体外和体内模型。采用MTT法、HE染色、透射电镜、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分析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体内外胶质瘤的增殖抑制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一、体外研究结果,1、MTT法显示MG-132对胶质瘤的增殖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HE染色显示,实验组胶质瘤细胞生长密度降低,细胞体积变小,部分细胞收缩变成圆形,呈散在分布;胞浆浓缩深染,胞核染色质致密浓缩,蓝黑色深染,呈凋亡形态学改变;3、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实验组C6胶质瘤细胞在10μmol/L、20μmol/L、50μmol/L浓度的MG-132分别作用24小时和48小时后,大部分部分细胞呈黄绿色,胞质呈桔黄或桔红色、胞核成红色。4、透射电镜结果显示,20μmol/LMG-132作用于实验组C6胶质瘤细胞24小时后,细胞体积缩小,核皱缩,染色质致密浓缩、边集。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cl-2染色结果:MG-132以20μmol /L分别处理C6胶质瘤细胞48小时后,Bcl-2呈阴性反应,细胞不着色。P53染色结果:MG-132以20μmol/L分别处理C6胶质瘤细胞48小时后,呈阳性反应。6、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经不同浓度MG-132处理C6细胞后,12、24和48h各个药物处理组其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0μmol/L浓度组细胞凋亡率较高。二、体内研究结果,1、MRI检查显示,MG-132作用于荷瘤鼠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注射后14天MRI示肿瘤直径为3.2±0.2mm,同时对照组剩余大鼠肿瘤直径为5.1±0.6mm,P<0.01。2、对荷瘤鼠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53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3、原位杂交显示,C-myc基因mRNA水平明显降低,P16mRNA水平显著升高。4、TUNEL法检测显示,随着MG-132作用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蛋白酶体抑制MG-132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系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此作用表现出时间、剂量的依赖性。2、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C6胶质瘤细胞有明确诱导凋亡作用。在此过程中C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下降。Bcl-2基因在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减弱,而P53蛋白表达增强。上述几种基因的激活与抑制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3、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的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稳定可靠,可供胶质瘤实验中批量应用。4、在应用上述模型进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体内实验中大鼠生存期延长,肿瘤有所缩小,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myc mRNA水平表达减弱;P16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增加、P53基因蛋白表达增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为:证明了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体外、体内C6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具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myc基因和Bcl-2蛋白的抑制及P53、P16基因的激活有关。这些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与相关基因协同作用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