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土地是城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水平的高低会给城镇带来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城镇土地的自然特征:土地不可再生性和供给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承载力能力不一致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城镇土地的经济特征: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的资产性;土地位置影响价值,从而产生土地级差收入。城镇土地的法律特征:一块土地可以通过立法衍生出其它的权力。正是因为城镇土地所具有的这三个特点,使土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令人瞩目的重大问题。如何建立一种能客观、量化地进行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及其实现的技术途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实现城市土地优化配置,要以合理的用地规模、用地结构和最佳的土地空间组织与布局作保障。城市土地使用效益是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反映,土地配置的优化程度越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越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在城市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挖掘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用地结构等不合理的成因、机制和潜在数量,以取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我们可以把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融合评价—集约优化配置(Intensive Optimum Location IOL)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立足城市的区域特点,以合理的用地规模为前提,追求生态人居环境优化为目标,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集聚密度,评定或判定整个城市或城市土地的一定用途的利用综合潜力(结构潜力、质量潜力、适宜度潜力、效益潜力等)的过程。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多种资料,从理论、方法、技术、实证等多个层面对城镇土地集约优化配置的理论的内涵、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以及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绛县城镇土地集约优化配置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作了创新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