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城镇土地资源集约优化配置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土地是城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水平的高低会给城镇带来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城镇土地的自然特征:土地不可再生性和供给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承载力能力不一致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城镇土地的经济特征: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的资产性;土地位置影响价值,从而产生土地级差收入。城镇土地的法律特征:一块土地可以通过立法衍生出其它的权力。正是因为城镇土地所具有的这三个特点,使土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令人瞩目的重大问题。如何建立一种能客观、量化地进行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及其实现的技术途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实现城市土地优化配置,要以合理的用地规模、用地结构和最佳的土地空间组织与布局作保障。城市土地使用效益是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反映,土地配置的优化程度越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越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在城市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挖掘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用地结构等不合理的成因、机制和潜在数量,以取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我们可以把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融合评价—集约优化配置(Intensive Optimum Location IOL)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立足城市的区域特点,以合理的用地规模为前提,追求生态人居环境优化为目标,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集聚密度,评定或判定整个城市或城市土地的一定用途的利用综合潜力(结构潜力、质量潜力、适宜度潜力、效益潜力等)的过程。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多种资料,从理论、方法、技术、实证等多个层面对城镇土地集约优化配置的理论的内涵、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以及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绛县城镇土地集约优化配置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作了创新性探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日益社会化产业化,体育场馆投资多元化、功能复合化,因此体育场馆建设需讲求效益,其技术经济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以宜兴体育中心体育馆游
当今社会已经是以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化为特征的“非物质社会”。文化的转型、消费时代的到来、图像与媒体的充斥等带来了“物质”的弱化与“非物质”的增强,人们已经从千百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与自然日益疏远,这违背了人的自然本性。同时,各种光污染充斥在建筑和城市环境中,已经成为客观事实。阳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之一。对于建
学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住宅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新的住宅用户类型、居住模式及套型也层出不穷。
城市综合公园为本地居民与外地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休闲空间,还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大都市的人们亲近自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天然
乡镇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过程中,由于建设水平不高,自然生态系统脆弱,乡镇的人居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秦岭河谷型地区因其独特的地貌特点、气候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尽管已经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乡镇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的文件、措施,但是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秦岭河谷型乡镇来讲,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设策略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秦岭为限,针对西、中、东段秦岭南北麓乡镇的基础概况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资料;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住宅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住宅套型定位的多元化、设计的多样化给人们带来高品质的居住生活。为加大经济型住宅市场投放比例、保证商品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公众对话语权的要求越来高,作为公众政策的城乡规划由传统“自上而下”的专业团队和政府为主的“精英谋略”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服务大众,协调不同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日益丧失的问题。多年来对城市空间环境特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