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比较,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远视力、近视力、伪调节力、剩余散光、人工晶状体散光轴位稳定性、对比敏感度、视远脱镜率、视近脱镜率、视觉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 [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38例(40眼),随机分为2组,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分别植入AcrySof IQ ReSTOR Toric人工晶状体(实验组)19例(20)眼;AcrySof IQToric人工晶状体(对照组)19例(20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correcteddistance visual acuity, BCDVA)、裸眼近视力(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CNVA))、最佳矫正近视力(best-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 B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distance-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 DCNVA)、伪调节力、剩余散光、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人工晶状体的轴位稳定性、术后患者对比敏感度、视远脱镜率、视近脱镜率及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 [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最佳矫正远视力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有明显差异(P<0.05);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有明显差异(P<0.05);最佳矫正近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伪调节力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2组患者的剩余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轴位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人工晶状体轴位移动度都<10°;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值在不同空间频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稍差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两组受不同程度眩光、光晕干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2组对疗效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视近脱镜率实验组为89.5%(17/19),对照组为15.8%(3/19),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89,P<0.05)。术后6月视远脱镜率实验组为78.9%(15/19),对照组为84.2%(16/19),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5,P>0.05)。 [结论] 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轴位稳定性,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有较好的伪调节力,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视远脱镜率及视近脱镜率,但不影响患者术后的对比敏感度,患者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