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图书馆(室)是服务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办学条件,对于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文献资料,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各级教育装备技术部门发放了“中小学校图书馆(室)建设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分学校卷、地区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00余份,运用实地考察法配合工作开展实地考察了全区7个盟市的120多所中小学校的图书馆(室)。本文指出内蒙古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中小学图书馆(室)馆舍面积、库室设置不达标、不均衡,阅读座位不足,配套设施设备缺乏;馆藏资源数量、质量、结构比例不达标,内容陈旧、新书匮乏,数字资源少;工作人员队伍数量不足,学历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年轻骨干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者重建设、轻管理、忽略服务与利用,图书馆(室)开放时间短、活动少,借阅率低。文章认为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标准政策文件宣传贯彻落实不到位;二是馆藏资源建设常态机制不健全;三是价值功能定位不准,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作用发挥不好;四是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偏低,管理手段滞后;五是利用率低,影响有关部门进一步投入的积极性。作者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一是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建设工作力度;二是科学合理加强馆藏信息资源建设;三是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人员队伍;四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图书馆(室)管理水平;五是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室)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