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虚拟同步控制策略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能源危机不断蔓延,人类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可再生能源为世界各国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布局全球的中坚力量,也愈发受到重视。然而风机并网容量的迅速增加,导致电网的等效惯量逐渐降低。尤其在发生电网电压不平衡故障时,电网的稳定运行更是难以维持,因此本文主要对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在不平衡电网下的控制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本体及其网侧变流器进行了建模,并推导出机侧变流器的虚拟同步控制的稳态方程、小信号模型以及与矢量控制的特性对比。接着建立了不平衡电网下双馈电机的网侧、机侧变流器的数学模型,并将不平衡电网对双馈电机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考虑到虚拟同步控制能够对电网产生友好的电压及频率支撑作用,因此本文在不平衡电网下,基于虚拟同步控制提出了主动阻尼的控制策略,用以分别降低并网电流、电压的不平衡度,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控制效果。基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负序电压、电流协调抑制策略。首先通过谐振调节器对定子电压、电流的不平衡信息进行提取,接着通过比例积分调节器进行抑制,并且改变电压、电流补偿系数可以实现负序电压与电流的协调抑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设计了主级、次级控制回路,同时进行了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分析以及仿真验证。而为了充分利用双馈电机的双变流器固有优势,本文还在网侧变流器附加了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同步抑制策略,以此实现总输出功率二倍频脉动的抑制。最后,基于11kW的双馈电机实验平台,本文进一步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所提协调抑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不仅说明了对负序电压、电流的显著抑制能力,还表现了控制策略在电网不对称度、有功功率指令值发生阶跃时,依然能够保持其优异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学位
钢围堰作为一种施工临时支护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便捷的施工工艺,广泛的适应性,拆除后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在基础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将钢材经过加工后形成钢管或钢板打入水下土层中,相邻桩身之间通过拼接,形成有一定强度、阻水的连续构造物,或者在岸上完成预制拼装,采用浮运等方式送到墩位处。钢围堰施工速度快,截面刚度大,可以适用各种复杂的地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瓦埠湖特大桥项目,重点介绍了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燃料电池以其高的转换效率和低的碳排放而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相比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更快的反应动力学并且可以选用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目前,非贵金属催化剂主要包括M-N-C材料以及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其中,M-N-C型催化剂以较高的催化活性有望成为Pt/C催化剂的替代品。但是,高温处理的制备过程难免会导致M-N-C型催化剂活性颗粒的物理性
学位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基础,选择优质能源以及先进能源技术代替传统石油类不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化学储能系统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锂硫电池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 g-1)和理论比能量(2600 Wh kg-1),有望成为继锂离子电池后的新一代可商业化应用的储能电池。锂硫电池体系中正极的活性物质(S)以及反应产物(Li2S/Li2S2)的导电性差,需要具有良好
学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半实物实时仿真技术作为电力电子系统研究与测试的重要手段,可以加速电力电子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并且可以更为安全、便捷地模拟出系统在特定情境下的工作特性,从而大幅提高科研效率。本文以常用的双有源桥DC/DC(Dual Active Bridge,DAB)变换器为对象进行数学建模,设计并搭建了基于FPGA的半实物实时仿真平台,本文所建的半实物实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及储能并网系统的关键装备。在实现逆变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如何提高逆变器的功率密度、提高系统安全性,从而减小逆变器系统的成本,这对于提升分布式电源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围绕提升单相逆变器功率密度问题展开研究,对本课题组提出的Boost型逆变器拓扑结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控制算法,并设计了相关电路参数。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本文综述了光伏
实时获取城市道路交通流量,有效分析城市道路的时空相关性,准确预测城市道路未来交通流量,是实现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前提与关键,对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短时交通流具有较强的时空特性、混沌特性以及非线性等特点,通过运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相空间重构理论以及改进的灰色模型预测算法,以此达到对交通流量实时准确的预测,具体工
结构的易损性是指意外事件作用下结构发生损毁的难易程度,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枢纽工程,其在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下发生损伤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其进行易损性分析尤为重要。吊杆断裂是目前中、下承式拱桥面临的主要病害,而地震作用也是引起桥梁结构损伤和倒塌的主要原因。本文拟从吊杆断裂作用和地震作用两个角度出发,以一座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拓扑易损性和地震易损性分析理论,对吊杆断裂和地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