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浓度升高通过影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从而影响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进而影响寄生性天敌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关于C02浓度升高对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互作关系的影响研究比较多,但对于天敌寄生蜂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内寄生蜂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对象,为探究CO2浓度升高是否能通过改变植物营养,进而通过“从下至上”的关系而对寄生植食性害虫的内寄生蜂产生间接影响,本学位论文对以下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1)CO2浓度升高处理下生活多代的寄主对斑痣悬茧蜂生活史特征有何间接影响?2)CO2浓度和固氮菌互作对斑痣悬茧蜂生话史特征有何间接影响?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1.高CO2浓度下生活多代的寄主对斑痣悬茧蜂生活史特征的间接影响设置CO2浓度当前和升高等2个处理水平(390pL/L与780pL/L)下种植小麦苗,饲喂黏虫多代获得“高CO2处理寄主”和“当前CO2处理寄主”,待寄主发育到3-4龄时供斑痣悬茧蜂(单头)寄生,然后观察子代蜂发育特征的相关参数(发育时间、体型大小、产幼数量和成虫寿命)。研究结果表明:(1)子代蜂发育时间在C02浓度之间和寄主代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寄生第1代高C02处理寄主的子代蜂体型大小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增加的程度显著大于寄生当前C02浓度处理寄主的,但寄生第9代寄主的子代蜂体型大小随寄主体重的增加程度与当前CO2浓度下无显著差异;(3)寄生当前CO2浓度处理寄主的子代蜂产幼力随寄主体重的增加而下降,但寄生高CO2浓度处理寄主的子代蜂产幼力均随寄主体重的增加而增大;(4)寄生当前CO2浓度处理第1代寄主幼虫的子代蜂寿命随寄主体重的增加而增大,但寄生高C02浓度处理第1代寄主的子代蜂寿命随寄主体重的增加缩短,而寄生高C02浓度处理第9代寄主的子代蜂寿命随寄主体重增加而延长。据试验结果推测,短暂的C02浓度升高通过“自下而上”对第三营养级寄生蜂的影响并非简单的函数关系,C02浓度突然升高可能在初期对寄生蜂稍有不利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寄生蜂的发育没有不良影响。2.CO2浓度和固氮菌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和食物利用效率的间接影响“补偿取食”假说认为CO2浓度升高后植食性昆虫会增大取食量以弥补植物组织中氮素营养的不足。但实证研究并非都支持该假说。本研究用人工智能气候箱设置CO2浓度(390μL/L和780μL/L)和固氮菌(有、无)等2因素4处理,种植菜豆饲喂刚蜕皮进入4龄的斜纹夜蛾幼虫,测定其取食和食物利用效率。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O2浓度与固氮菌互作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量具有显著影响,在无固氮菌处理下,高CO2浓度下斜纹夜蛾幼虫对菜豆的取食量明显高于当前CO2浓度处理下的;而在有固氮菌处理下,斜纹夜蛾幼虫对高CO2浓度下菜豆的取食量又比当前CO2浓度处理下的低。固氮菌对斜夜蛾4龄幼虫最终体重没有显著影响,但高CO2浓度处理的4龄幼虫终体重大于当前CO2浓度处理的幼虫。CO2浓度、固氮菌及其互作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相对取食率(RCR)和相对生长率(RGR)具有显著影响,在当前CO2浓度处理下,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RCR和RGR在有、无固氮菌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升高C02浓度下,无固氮菌处理下的RCR和RGR显著大于有固氮菌处理。CO2浓度及其与固氮菌互作显著影响近似消化率(AD),在无固氮菌处理下,CO2浓度升高使AD增大;但在有固氮菌、CO2浓度升高下,其AD略有降低。CO2浓度和固氮菌双因素处理对消化食物转化率(ECD)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支持“补偿取食”假说。3.CO2浓度和固氮菌对斑痣悬茧蜂生活史特征的间接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CO2浓度是否能通过改变豆科植物营养,进而通过“从下至上”的关系影响寄生取食豆科植物的寄主幼虫的内寄生蜂。用人工智能气候箱设置CO2浓度(390μL/L和780μL/L)和固氮菌(有、无)2因素、4水平处理,种植菜豆饲喂斜纹夜蛾幼虫至3龄。然后供斑痣悬茧蜂寄生,寄生后寄主继续取食各处理下菜豆,直至子代蜂出茧。观察子代蜂的体型大小(茧重和后足胫节)、发育历期和寿命。研究结果表明:(1)子代蜂发育时间在不同CO2浓度与固氮菌间没有显著差异;(2)C02浓度与固氮菌互作对子代蜂茧重和后足胫节长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无固氮菌处理下,寄生高CO2浓度处理寄主的子代蜂体型大小随寄主体重增加而减小,但寄生当前CO2浓度处理寄主的子代蜂体型大小随寄主体重增加而增加;在有固氮菌处理下,寄生高CO2浓度处理寄主的子代蜂茧重随寄主体重增加的程度大于寄生当前CO2浓度处理寄主的子代蜂,而成虫后足胫节长度随寄主体重增加的程度低于寄生当前CO2浓度处理寄主的;(3)CO2浓度处理对子代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寄生高CO2浓度处理寄主的子代蜂寿命大于寄生当前CO2浓度处理寄主的子代蜂。研究结果说明,CO2浓度升高下豆科植物固氮菌的存在可能提高寄生蜂的发育适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