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孔隙的石墨烯增强功能梯度板的弯曲、屈曲和振动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增强功能梯度材料(FG-GPLs)是按使用功能要求将石墨烯在基体中按一/多个方向连续梯度分布而形成的纳米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刚度大、强度高、耐高温等特点,是未来新型复合材料发展的趋势。因此,研究石墨烯增强功能梯度板在不同工程环境中的弯曲、屈曲、动力稳定及振动特性,对推广其在交通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利用Halpin-Tsai细观力学模型、混合律和开孔泡沫金属的物性参数模型,模拟了含孔隙的石墨烯增强功能梯度材料的有效物性参数。基于复合材料薄板理论,建立了弹性地基上含孔隙的FG-GPLs板的弹性力学模型,用Galerkin方法求出板在横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中心挠度,分析了石墨烯纳米片分布模式、含量、几何尺寸以及孔隙率、孔隙类型、弹性地基参数、边界条件等因素对静力弯曲挠度的影响;(2)通过Galerkin积分法和Bolotin法,确定了弹性地基上轴向面内静/动荷载激励下含孔隙的FG-GPLs板的屈曲临界荷载和非稳定区域。讨论了孔隙率、孔隙类型、弹性地基参数、石墨烯纳米片分布模式以及含量、边界条件等因素对屈曲临界荷载和非稳定区域的影响;(3)研究了粘弹性地基上含孔隙的FG-GPLs板的自由振动和动力响应,分析了粘弹性地基参数、孔隙类型、孔隙率、石墨烯纳米片含量及其分布模式、边界条件等因素对振动频率和中心动挠度的影响。(4)以交通工程中的桥梁面板结构和高速列车车身面板结构为例,比较FG-GPLs板与普通钢板在弯曲、屈曲、动力稳定以及振动特性上的优劣,为FG-GPLs板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基于本文的理论分析,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包,计算了大量的数值结果。结果表明,顶部和底部含有较少孔隙、同时掺入较多石墨烯纳米片的板具有最大刚度,因此该类板更能有效地抵抗弯曲变形、振动,且具有最好的屈曲承载力和动力稳定性。板的有效刚度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变小,却随石墨烯纳米片含量的增大而提高。地基剪切、压缩参数的增大可提升板的整体刚度,而地基的粘性则减小了板的自振频率和动挠度。FG-GPLs板的力学性能优于普通材质钢板,孔隙分布类型、石墨烯纳米片含量等因素是影响FG-GPLs板刚度、强度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FG-GPLs板的弯曲、屈曲、动力稳定以及振动的理论研究,对FG-GPLs板在交通工程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为了适应无线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通讯基板材料需要更优异的性能以满足在微波通讯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同时,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发展,开发在军事、医疗和环境等领域应用广泛的高储能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介电电容器显得愈发重要。硼酸盐微晶玻璃具有高的电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微波通讯领域和储能电容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Ca O-Zn O-B2O3-P2O5(CZBP)玻璃体系为对象,
学位
稀土Nd-Fe-B永磁材料以其优异的磁性能在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对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成本与产量的需求,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稀土Nd-Fe-B永磁材料成为了研究热点。在多组元稀土RE-Fe-B合金体系中,稀土金属与Fe、B等元素的成相规律和显微组织结构演化规律是研究设计新型稀土RE-Fe-B永磁的关键基础信息。因此,本文对稀土RE-B(RE=Sm,Gd,Tb,Ho,Er,Tm,
学位
学位
学位
覆盖型岩溶区路基塌陷近年来呈高发事态,其发生周期短、塌陷过程迅速、隐蔽性高,具有明显的危害性。现有的岩溶路基塌陷后治理方式多为回填压实,治标不治本,容易造成二次塌陷。土工织物不仅具有加筋作用还具有反滤特性,在治理岩溶路基塌陷时铺设土工织物能够提高填土整体稳定性,同时利用其反滤特性保证了回填土的透水不透土,减少土颗粒的通过,有效降低了治理区域再次塌陷的可能性。目前关于筋材自由端采用反包方式的研究工作
学位
环境污染与能源困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关键问题,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因而被广泛用于热电发电(制冷)领域,然而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限制了它的市场化应用,所以开发高热电性能的材料已成为亟待解决之事。在中温范围内,Pb Te具有着良好的热电性能,但是由于铅的毒性导致其不能大规模应用,因此环境友好型的Sn Te作为Pb Te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