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渭北旱塬LUCC分析及其驱动力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择位于渭北旱塬的澄城县为研究区域,对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对解决该县经济发展与用地之间的矛盾、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城市建设规划可起到借鉴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以澄城县1999、2003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在GIS软件支持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采用Fragstats软件,计算相关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三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然后结合转移矩阵,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最后以耕地为重点对澄城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了土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1)1999-2008年,澄城县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率较大;耕地、建设及交通用地、水域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园地、林地、草地的面积不同程度地增加。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尧头镇、善化乡、冯原镇的土地利用变化最大,寺前镇,庄头乡的最小。(2)1999-2008年,澄城县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优势度指数不断减小,表明该县土地受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支配程度在减小,土地结构逐步趋于均匀化、合理化。耕地分离度、破碎度、分维数倒数均表现出增加趋势,这与城市化、退耕还林的影响密不可分。(3)2012-2028年,澄城县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持续减少,园地、林地、草地、建设及交通用地、水域用地的面积在持续增加。但各类用地减少或增加趋势逐渐减缓,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日趋合理化,土地利用类型与社会的需求、经济结构相适应。(4)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的增加是影响区域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此外,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并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些都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湖南省一直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发展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土地利用已成为当今地学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粮食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作为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它更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危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聚合物材料中19种有机锡化合物(OTCs)的方法。聚合物样品中的OTCs经超声萃取和衍生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析,并对萃取时间、衍生化时
[目的]调查某铅酸蓄电池企业对周围土壤污染及儿童健康的影响,为改善环境,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方法采集该企业上、下风向不同距离环境样品,
人类C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 ,从而清除入
农业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在新世纪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园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受到不利因素的干扰,所
党报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党员、群众以及监督党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工作中始终
采用数理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体育会展的内涵、功能和结构。主要结论:体育会展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备较强的经济发展、产业带动和推动体育管理改革的功能,会
不同浓度(3.8,0.38,0.038μml/L)的亚甲蓝光敏反应对腹水型肝癌细胞(HepA)蛋白质分子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降解作用随亚甲蓝浓度的增加,照光时间的延长而加剧,过氧化氢酶对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说明亚甲蓝光
研究背景: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诊断时已是III-IV期,死亡率居妇科肿瘤首位。尽管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及一些新化疗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