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应用中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可行性。 方法 2003年9月~2005年8月,将9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打压植骨组和Cage组进行治疗。对56例患者采取了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进行椎间融合治疗;对43例患者进行了后路椎间Cage植入融合。打压植骨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57.7±10.4(37~82)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腰椎退变性疾病29例、60岁以下腰椎退变性疾病2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进行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进行椎间融合,总共手术融合节段99个。Cage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55.8±8.0(39~77)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腰椎退变性疾病22例、60岁以下腰椎退变性疾病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进行后路椎体间Cage置入进行椎间融合,总共手术融合节段71个。对两组资料的年龄和性别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和评价手术前后和随访的症状、体征、放射学上的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手术中植骨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后CT检查椎体间植骨面积,同时随访6~23个月观察初期临床疗效、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X~2=0.006,P=0.937和t=1.040,P=0.301)。两组患者术后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前的症状和体征均缓解,两组临床优良率统计学上无差异(X~2=0.001,P=0.975)。两组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0.179,P=0.858和t=-0.537,P=0.593)。打压植骨组椎间植骨量明显大于Cage组(t=22.617,P<0.001)。打压植骨组手术融合节段所增加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Cage(t=-81.327,P<0.001)。术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