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和HydroInfo的无资料地区的城市雨洪预警预报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long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出现增加的趋势,加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十年由于极端天气引发的城市雨洪灾害的频次、影响范围以及严重程度都在逐年增加。因此,对城市雨洪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管网、降雨预报、地形等对于城市雨洪问题的模拟是必不可少的资料。排水管网数据的获取尤为困难,并且由于多种原因,即使获取了某地区的铺设数据,我们也无法准确的了解到该区域的准确排水能力。因此本文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对卫星图像进行处理来获取道路网络,并根据《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推算出相关地区的排水能力。降雨以及地形资料都来源于公开数据集。在本文的最后,使用如上资料对北京7·12特大暴雨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无测量资料的情况下准确并且高效的完成城市雨洪过程的模拟工作,同时这也证明了人工智能方法和水力学结合的可行性。论文首先论述了前人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分析了城市化过程和全球变暖对城市洪水的综合影响,并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以及主要工作内容。然后介绍了本文使用的方法及原理以及对本文方法的验证。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我国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建筑节能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设计参数的确定离不开合理、可靠的基础参数的支持。在室内环境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已建立了热舒适基础数据库,并由此形成了标准体系,但我国仍缺乏行业内公认的数据库。热舒适基础数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数据挖掘分析的结果,对热舒适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热舒适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有待完善,有关数据特征对数
天然岩体中包含不同类型的不连续性结构,例如裂隙、节理、层理、断层和剪切带等。这些不连续结构面在外荷载的作用下极易发生裂纹的萌生、扩展、贯通以及滑移等,显著影响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而岩体的失稳破坏又与裂纹的萌生、扩展及贯通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裂纹扩展的机理及特性对于含裂隙岩质边坡、深埋巷道及隧道等岩石工程的失稳破坏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首先,运用传统断裂力学理论和基于局部化强度理论而提出的断裂模拟方法
目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门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能源领域也逐渐展开了智能控制方向的相关研究。一个完备的智能化建筑能源监测系统具备了众多监测物理量的传感器和庞大且复杂的传输网络以及数据管理平台。每一个正常工作的传感器都肩负着采集、传递和储存大量数据的重要任务,而稳定的网络环境也在控制系统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传感器存在电源和存储容量较小的局限性,且易受到诸如强电磁环境等外界
深海浮式平台的系泊系统设计时,需要确定安装于海床中的锚固结构的承载力。鱼雷锚是一种新型深海锚固结构,采用自由下落式安装,安装成本低,其承载力较大。传统鱼雷锚类似于桩,含有对称尾翼,其承载力主要由锚体侧阻力提供,其承载力与贯入深度密切相关。端承式鱼雷锚为一种新型鱼雷锚,在安装结束后,通过特殊机构张开端承板,进而形成端部阻力。论文利用小比尺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对端承式鱼雷锚的承载特性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
粒子有限元法(PFEM)是一种新兴的数值模拟方法,其兼具有限元法坚实的数学基础及无网格方法在处理大变形、复杂边界问题时的优势,在流体动力学、岩土体大变形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在商业软件ABAQUS的基础上实现了PFEM法计算流程,并利用所实现的PFEM方法对地基承载力、塌落问题及边坡稳定问题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实现的PFEM法适用于岩土工程大变形问题,可对破坏全过程进行模拟;由于采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地表空间愈发拥挤,许多地区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城市化进程面临迟滞问题。此时,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扩展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在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地下水渗漏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建筑设施的墙体受到侵蚀,导致墙皮脱落甚至墙体开裂等问题,危及地下建筑结构安全。针对地下墙体渗漏问题,本文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可以远程控制的智能地下除湿系统。系统以MPS多脉冲电渗
本文以船舶海水淡化为背景,搭建平板液膜换热实验台,分析流体的温升变化以及在不同的初始温度和温差下流体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并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建立平板薄液膜换热的二维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详细分析薄液膜内部热、质传递过程,分析换热过程中的速度、温度、浓度分布以及不同初始温度和加热温差对热、质传递的影响,其速度、温度、浓度的变化趋势,为平板薄液膜微细流动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实验可以得到:随加热时间的
为了揭示快速贯入颗粒材料的贯入机制,本文从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对圆柱试件动态贯入石英砂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试验采用了12种不同长度、不同直径、不同尖端形状的铸铁试件分别以3m/s和6.5m/s的速度冲击石英砂试样,利用高速相机以1000fps的帧率拍照记录,采用Image J进行图片处理和分析,得到贯入速度和位移的时程曲线。然后对贯入时程曲线进行分析,得到试件的不同长度、不同直径、不
由于铁路站房作为重要交通枢纽,人流量大,运行时间长,一旦因为结构疲劳或者维修不及时而造成结构失效,甚至结构坍塌,不仅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确保铁路站房在计划运营时间内能稳定运行,不至于因某些结构损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铁路站房进行健康监测,并对其进行损伤评估和寿命预测,就十分必要了。本文以襄阳东津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1)由于有限元模型与真实结构之间存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缩写为CFRP)是一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混凝土梁加固材料。在桥梁工程中,CFRP常用于抗弯加固和修复,在梁底沿着桥梁方向进行粘贴,与钢筋共同承担拉力,起到抑制开裂、降低挠度的作用。通常,CFRP被假定与梁底面完美粘结;然而,因为桥梁往往直接暴露于恶劣环境中,且施工时可能存在缺陷,所以经常出现桥梁底面与CFRP脱胶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