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双开口气波制冷机是一种以双开口气波管为核心部件,利用非定常波使两股气流进行能量交换,实现气体冷热分离的新型膨胀制冷装置。由于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转速低、可带液等优点,故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此类制冷机等熵膨胀效率可达65%。气波管内非定常流体与管壁间存在脉动流固传热现象,是造成等熵性能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对于小流量、大膨胀比的制冷机,影响尤为显著。深入研究双开口气波管脉动流固传热与制冷强化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激波增压强化气波振荡管制冷机理”(2018YFA0704602); 自然科学基金“气波增压强化压力振荡管制冷性能研究”(214760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开口气波制冷机是一种以双开口气波管为核心部件,利用非定常波使两股气流进行能量交换,实现气体冷热分离的新型膨胀制冷装置。由于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转速低、可带液等优点,故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此类制冷机等熵膨胀效率可达65%。气波管内非定常流体与管壁间存在脉动流固传热现象,是造成等熵性能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对于小流量、大膨胀比的制冷机,影响尤为显著。深入研究双开口气波管脉动流固传热与制冷强化特性,有助于提升设备制冷性能,扩展气波制冷应用范围,推动气波制冷技术发展。目前,针对气波管脉动流固传热问题缺乏全面的分析,尚未系统的揭示传热特性及其对制冷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此,本文构建了脉动流固传热计算方法,搭建了气波管束静止、喷嘴旋转的双开口气波制冷实验平台,对气波管内动态压力及管壁温度进行了测量。采用数值计算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双开口气波管脉动流固传热特性,并提出了有效提升制冷性能的气波管束强制冷却方法。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脉动流固传热计算方法。建立气波管固体域传热计算程序和管内流体域非定常流动数值模型,分别计算两区域的传热过程;两者通过流体域计算获得的壁面热通量和流动参数,及固体域壁温计算结果建立关系。该计算方法保留了数值传热模型对非定常流动模拟的准确性,同时实现固体域传热过程的快速动态计算。可以预测双开口气波制冷装置热平衡状态下脉动流固传热行为和气波管壁面温度分布。与本文壁温测量实验的对比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计算壁温的误差在3%以内。(2)阐明了脉动流固传热机理。研究表明:脉动流固传热导致气波管轴向温度分布不均匀,且在时间上具有微小波动;对流换热对非定常流动的反馈快,呈现出大振幅波动特点,高温气体向气波管剧烈放热,放出热量大部分被低温气体吸收,直接造成制冷效率损失;气波管自身轴向导热量的增加会导致对流换热强度增加。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实验设备设计工况下,当轴向导热从2W上升到9W,参与对流换热的总热量上升了0.02kW,高温气体放热量占总换热量比率从91.8%上升到97.2%,低温气体吸热量占总换热量比率从77.5%上升到85.5%。(3)揭示了脉动流固传热对气波制冷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获得了真实压力波动与气波管两侧边界的关系,研究脉动流固传热对非定常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固传热作用使激波和膨胀波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同时造成高温气体流速下降,使得最佳转速与理论值存在偏差。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物性参数和操作参数下气波管波动传热对设备制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设备处理量、降低气波管壁厚、选用导热系数低的气波管材料均有利于提升设备制冷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双喷嘴设备的制冷效率较单喷嘴设备提高了 1.1%(膨胀比1.6)、1.8%(膨胀比1.8)和1.7%(膨胀比2.0);气波管壁厚从10mm降至5mm,制冷效率提升了 0.55%(1.6膨胀比)、0.89%(1.8膨胀比)和0.77%(2.0膨胀比)。基于计算结果,本文实验设备设计工况下,不锈钢材料气波管比铝制气波管制冷效率高3.61%。气波管壁温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其发生热变形,传统气波设备中热变形受气波管在轴上的约束位置影响,研究表明:当气波管壁面最高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约束位置要避免布置在气波管中部,造成气波管高温侧膨胀,威胁设备的正常运转。(4)提出气波管束强制冷却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设备制冷性能,特别是在小流量、大压比条件下其效率提升能力更强。实验结果表明:强制冷却方法对效率的提升能力与循环水流量和强制换热范围有关,当流量不低于临界值,且换热腔仅对高于循环水温度部分进行强制冷却时,强制冷却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设备制冷性能,同时其自身冷却效率最高;通过调节设备转速,可以降低强制冷却导致的高温气体放热量增加、流速下降对设备性能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设备在膨胀比1.6、1.8、2.0工况下,制冷效率最高提升了为4.94%、8.42%和8.81%,最佳转速分别下降27r/min、36r/min和18r/min。
其他文献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沿海水域航运的发展,船舶与海上及近岸结构物间碰撞的风险日益增长。船舶碰撞不仅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还对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等造成严重危害。浮筒链式防撞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浮式防撞系统,既能保证被撞结构物的安全,同时兼具船舶友好性、水深和地基适应性强、构造简单方便等优势,极具应用前景。但浮式防撞系统提出的较晚,相关研究非常有限,尤其是关于其海上生存能力、拦防船舶机理、防撞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简称面板坝)具有整体断面小、施工进度快和复杂地形适应性好等显著优点,深受坝工界青睐,已成为高坝建设的首选坝型。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开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一批世界级高坝大库正紧锣密鼓地规划筹建,如古水、拉哇、大石峡、茨哈峡等。但这些高坝地处我国西部强震区,设防烈度高(不低于8度)。大坝建成后将长期运行(甚至超百年),服役期遭遇强震的概率较高,存在强震破损风险。
预应力自复位(Post-tensioned self-centering,以下统称PTSC)混凝土框架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一种,它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将预制梁柱紧压在一起,梁柱接触面在受拉方向不采取任何约束方式,使得构件可以在节点转动过程中相互分离,节点的非线性变形集中在梁柱交界处产生的张开角中,避免了传统现浇节点中受拉纵筋的屈服和梁端塑性铰的形成。采用附加的阻尼装置满足结构的耗能需求,从而将非线性滞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再为数据匮乏而感到困扰,反而越来越关注数据的质量问题并开始探讨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最有价值信息的方法设计与理论研究。作为该系列研究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异常检测侧重于检测和识别数据集中与大部分样本存在显著差异的异常样本,已成为在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机器设备的故障检测、医疗图像的癌变细胞识别、金融行业的信用卡欺诈检测等多个领域的热门研究话题。目前大多数的异常检测研究专门针对某个
众所周知,传统光学成像极易受到周围条件以及成像距离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量子物理和成像技术的结合下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的成像方式,即主动照明关联成像,也称鬼成像。与传统光学成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利用探测器直接对物体进行成像,而是通过二阶或者高阶关联的方法在不含物体的光路中重构目标图像。在成像过程中,接收物光的桶探测器只统计光强值,并不需要进行空间分辨测量,而与之关联的另一路光束在空
语音情感识别技术是语音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通过分析和识别语音信号中情感信息来判断说话人的情感状态,使机器具备与人类一样的情感感知和处理能力。研究者利用传统机器学习作为分类器,构建起语音情感识别系统。近年来,深度学习被引入到语音情感识别处理中,提高了语音情感识别的识别性能。因此,研究识别性能更优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情感识别模型对促进语音情感识别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传统的
石油中含有的石油烃和重金属都是持久性污染物,两者都具有很强的毒性特征可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如何安全有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已经成为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许多石油污染土壤治理的实验。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成本低、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没有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研究中发现油污土壤中的高分子链石油烃具有较强
碳点(Carbon dots,CDs),分为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碳纳米点(Carbon nanodots,CNDs)和聚合物点(Polymer dots,PDs)等三类,是一种新型的碳基零维荧光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独特的荧光可调性、卓越的催化性、优异的光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在生物医学、光电器件、催化和化学传感等领域中应用广
基因沉默,又称为RNA干扰,是真核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的分子机制。在真核细胞中,小分子RNA引导AGO蛋白至m RNA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小分子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靶RNA结合,利用AGO蛋白水解酶的性质,通过切割降解靶RNA或抑制靶RNA翻译的方式调控靶RNA的表达。在哺乳动物细胞中,AGO2是唯一一个具有切割活性的AGO蛋白家族成员,在哺乳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
多孔金属是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车辆交通、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相比随机结构多孔金属,有序多孔金属的结构规则有序,设计性和可控性强,因而有利于性能优化和扩展应用,因此有序多孔金属的结构设计必然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结构设计是优化有序多孔金属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而向有序多孔结构内部引入填充物替代原有气相,进而获得基于有序多孔金属的双连续互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