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田生产时间的延长,开发方案的不断调整以及实施,由于不断演变的地质、开发等管理条件,油水井的套管状况逐渐变差,甚至损坏,油水井套管损坏是油田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量套损井不仅导致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打乱生产部署,还给宏观决策带来诸多盲目性。套损井危险区域划分研究变得越发迫切,如果能够在套损发生前知道哪些地区的危险性比较高并加以预防,即可有效减少套损井的数量,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目前,多数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地下油水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宏观上出现了许多套损井集中的区域,微观上由于油层有注无采、注大于采、注多采少、非油层浸水、断层局部进水等因素致使高压异常区域普遍存在。这些套损井在钻井过程中,曾发生过各种较大事故,例如井喷、报废、井漏、井涌、油气浸和固后管外冒等,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套损井综合治理不及时,致使破坏范围扩大,发生过很多作业事故和开发事故,例如油管喷出、井底吐沙、套管变形、套管错断、套管冒油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造成了油气田企业财产的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和周边环境,严重影响了油田整体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甚至会给油气田企业带来不利的社会影响。本文通过对油田的地质因素、开发因素、工程因素等进行逐一分析,进行优选单指标、指标相关性分析、指标综合评价三方面分析,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主控因素对套损井形成的定量关系,地质因素包括泥页岩层厚度、地层倾角、断层发育、浅气层,开发因素包括地层压力、顶压注水、区块间压差、注采比、年度注水量和产液量变化幅度。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在matlab中建立灰色关联分析算法,主要功能是从Excell表格中读入数据、计算灰色关联度、生成各指标权重,套损井分析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并在A油田一区块进行了危险区域划分,为油田的套损井日常治理和维护提供一定的支持,通过有序治理套损井危险区域,降低油田开发生产风险,减少油水井日常维护费用,降低作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