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筛查糖尿病截点的探讨与评价

来源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apao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前糖尿病空腹血糖诊断标准7.0mmol/L并不是一个灵敏的早期筛查糖尿病的指标,本试验旨在探讨合理的空腹血糖筛查截点。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3年7年间在河北省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25~75周岁所有初次门诊、住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人群共5759例,平均年龄52.12±10.53岁,男性3417例,女性2342例。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标准OGTT试验(试验前3天碳水化合物摄入不少于200克/天,实验前无急性并发症,实验前空腹8~10h后,口服75克葡萄糖),测定0h、0.5h、1h、2h及3h静脉血浆血糖。其中:经OGTT后2h静脉血浆血糖(PG2h)≥11.1mmol/L为新诊断糖尿病组,共3915例,其中男性2289例,女性1626例,平均年龄52.76±10.43岁。PG2h<11.1mmol/L为非糖尿病组,共1844例,其中男性1128例,女性716例,平均年龄50.75±10.61岁。所有受试者试验前3天碳水化合物摄入不少于200克/天,实验前无急性并发症,实验前空腹8~10h后于清晨抽取肘静脉血3ml,样本于每周三抽血完毕后立即化验静脉血浆葡萄糖。OGTT试验血糖的测定方法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在日本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测试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餐后2h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为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应用SPSS13.0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合理的空腹血糖筛查截点。结果1)经空腹血糖值分布频数发现,糖尿病组中有34.4%的人空腹血糖小于7.00mmol/L,非糖尿病组中约86.3%的人空腹血糖小于6.13mmol/L,这说明以现有的诊断标准筛查糖尿病,将会有34.4%的患者被漏诊。2)空腹血糖值在发生糖尿病时会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全人群中做相关分析,空腹血糖与性别、年龄均无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001和-0.025,P值均>0.05);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853, P<0.05)。4)在糖尿病组中做相关分析,餐后2小时血糖与空腹血糖呈显著正相关(P<0.05,r值为:0.793>0.5);年龄与空腹血糖值呈微弱负相关关系(P<0.05,r值为:-0.151<0.5);性别与空腹血糖值不相关(P>0.05)。5)在非糖尿病组中做相关分析,餐后2小时血糖、年龄和性别均与空腹血糖呈微弱负相关关系(P<0.05,r值为:0.077、0.061和0.406均<0.5)。6)在全人群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与OGTT后2小时静脉血浆血糖≥11.1mmol/L相关性最好的空腹血糖值是≥6.13mmol/L (P<0.0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最佳空腹血糖截点也为6.13mmol/L。7)经过灵敏度和特异度检验,发现空腹血糖≥6.13mmol/L特异度高于空腹血糖≥5.60mmol/L(分别为86.23%和69.96%),其敏感度好于空腹血糖≥7.00mmol/L和空腹血糖≥7.80mmol/L(分别为81.97%、65.62%和53.23%)。这就提示空腹血糖≥7.0mmol/L不是一个灵敏的早期筛查糖尿病的截点。8)评价不同空腹血糖值的筛查收益发现随着空腹血糖升高,阳性预测值逐渐升高,阴性预测值逐渐降低。空腹血糖≥6.13mmol/L时,阳性预测值为92.67%。结论FPG≥6.13mmol/L筛查糖尿病的灵敏度远远优于FPG≥7.0mmol/L,使漏诊率降低了16.35%,并且筛查出糖尿病的正确率为92.67%,适合作为早期筛查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截点。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静脉血中瘦素(leptin,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血脂水平,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和腹围,探讨
物理图像是表示物理现象和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图像可以用于表达抽象的物理问题,具有简单、直观、形象的特点。有许多科学问题用数学形式往往难以突破,问题的实质可能被掩盖,但往往非常简单的图像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伏安特性曲线就是最好的例子,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认识。  伏安特性曲线即I-U图像叫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这个图像是通常用于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是一种常见的图像方法。根据伏安特性曲线的不同
摘 要: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强调师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组织教学,将问题意识贯穿整个物理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而言,问题标志着课堂教学的开始,围绕问题进行知识点的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问题的解决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将“问题”思想融入高中物理课堂,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 问题 高中物理 教学设计
摘 要: 课堂模块化教学是指以知识点为载体、以学习目标为指向、以时间为抓手将课堂切分为两个或三个独立教学模块的教学方式。课堂模块化教学的提出缘于“微课”的有效作用,且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契合人脑的特点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构建课堂模块时要有学生观、知识观、时间观、目标观、独立观,备课时要精心规划模块,上课时要认真组织实施。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模块化教学 实践  一、研究的缘起  (一)人脑的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旨在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等融合在一体,以此达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课程质量,实现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目的。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人才智能结构和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课程,从教学规律和目标出发,恰当合理地应用网络教育技术重组教学内容,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设计,使网络环境和资源走进学科教学。  一、在物理教学中
本文以石化企业员工为对象,进行了成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石油化工企业员工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与国内其它地区的调查结果相近,且患病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优势,将科学研究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化学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探索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