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隐匿的记忆——现代寓言视域下石黑一雄小说《被掩埋的巨人》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f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是英国十分具有影响力的“布克奖”得主,也被认为是当代世界文坛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石黑一雄的小说《被掩埋的巨人》致力于对失去的记忆、身份的追寻,以及对当代国际主题的探讨,充满了忧郁与怀旧的色彩。然而,出于去政治化的目的,石黑一雄在小说中采用奇幻文学的形式来审视人类的历史,指涉人类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些重大事件,因而小说蕴含深邃的哲理寓意。结合瓦尔特·本雅明的现代寓言理论,本论文旨在分析揭示《被掩埋的巨人》的现代寓言性。  第一,本文希望从现代寓言理论角度分析在忧郁注视下的《被掩埋的巨人》所隐含的哲理与道德思考,即从三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小说忧郁的氛围、人物忧郁的心理以及现代文明中不可调和的矛盾。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石黑一雄对于现代社会的失望和忧郁的态度。第二,论文将借助对石黑一雄所采用的表达手法与技巧的探讨,挖掘最能够体现小说现代寓言性的破碎性特点。根据本雅明对于寓言的重新阐释,本文将从文本的复义性、分裂的人物和断裂的话语详细说明。最后,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所传达的国家和民族该如何对待痛苦历史以及通过真正的爱和友谊实现人类的救赎来探究石黑一雄对于人类救赎之路的深刻思考。总之,从现代寓言理论的角度来解读《被掩埋的巨人》不仅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小说的重要内涵,也能激励人们去思考现代文明所面临的真正的困境。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研究2008年9月18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由美国大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创建的专用语料库中中国经济形象的建构。  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
语言交际能力是提高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目标,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在外语学习中,语言能力强的人,语用能力不一定就强;语言
为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棉源饲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复合益生菌发酵本地区棉源饲料,并对育肥羔羊进行饲养试验测定羔羊血清抗氧化指标及其对羔羊生长性
20世纪最后的30年中,性别研究渗透到了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当女性作为写作或翻译的主体时,她们都将会在有意或无意间突出女性的话语主体性,以来突显其女性主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