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中民居建筑的分类保护与更新改造研究——以山西省沁水县郭壁村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是传统民居的分类保护与更新改造问题。以山西省沁水县郭壁村为例,在了解郭壁村的村落基本概况,包括村落的地理环境、空间格局、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状态、民俗习惯以及当下存在的问题等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测绘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对郭壁村传统民居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详细分析民居建筑的整体风貌、空间形式、比例尺度、基本构成元素以及结构材质等基本现状,分析归纳出重点信息,以便运用于传统民居的修复更新中。  然后结合郭壁村的建筑风貌、建筑年代以及建筑质量等现状条件,根据已有的分类保护标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2013年))将其进行分类,即分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以及其他建筑,本文则着重选取了前三项,即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作为具体研究内容,对其进行相应的更新改造方法研究。  最后对各个类别的单体建筑(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进行详细的构件拆分,并依次提出构件的修缮限制标准。建筑的分类等级不同,其保护标准、保护原则、修缮材料的选择以及修缮限制条件等都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是在不损害历史建筑的前提下,为具体民居的构成元素修缮时,能不能修、怎么修以及修缮时所要把握的尺度提出可供参考的依据。通过各种保护修缮方法的实施,以求达到保护与更新的双重目的。从而实现传统民居的适应性保护与更新。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更新改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利益与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肯定。本文中“城市建设更新改造”的定义是与传统城市更新和建筑改造区别。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
建筑空间序列是建筑空间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运动中的人的空间体验。祭祀建筑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空间,其空间序列设计与研究便显得更为重要。论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祭祀文
建筑并非粹的形式,而是由各种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所形成的复杂事物。它呈现出的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极少主义”形象,而可能是一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复杂状态。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住区商业设施作为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住区居民对于住区商业服务设施需求的差
我国高校在历经十几载的合并、扩建和发展浪潮后建成了数量众多的新校区。由于大学校园建设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加之近年来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以及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
传统古镇是人类聚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各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保护古镇就是传承历史。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古镇的历史
四川省拥有历史文化名城46座,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7处1,截止到2014年第三批次的“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四川共有8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传统乡村建筑作为一种历史生活产物倍受人们的关注,合理开发乡村旅游中传统乡村建筑可使传统乡村建筑在被利用的同时又得到一定的保护。本文主要是针对川西地区乡村旅游中传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城市的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就在此时“田园城市”理论应时而生。“田园城市”的实践发展之路并不
当前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是由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构成,并根据空间特征和历史价值,提出相应保护策略和方法。但许多承载历史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