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暴露对鸡胚心脏和肝脏发育毒性的评价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g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鸡胚染毒实验模型探讨孵育鸡胚暴露于不同剂量的PM2.5后对鸡胚心脏和肝脏发育的毒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PM2.5暴露对子代心脏和肝脏发育的毒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10只受精鸡蛋,其中第一批120只鸡蛋根据鸡蛋重量随机分为6组,PM2.5剂量分别为0、0.05、0.2、0.5、2和5mg/kg。根据第一批鸡胚实验结果,对第二批鸡胚实验的分组(90只鸡蛋)进行了调整,除去PM2.5为0.05mg/kg和5mg/kg剂量组,共分为4组,PM2.5剂量分别为0、0.2、0.5、2mg/kg。对鸡蛋表面进行消毒和气室注射染毒,随后放入孵箱中进行孵化,两批鸡胚的孵化条件完全相同。在鸡胚孵育4天和15天时,分别对各PM2.5剂量组的鸡胚进行采样,观察鸡胚心脏的发育情况并测量4天鸡胚心脏面积和15天鸡胚心脏横切面积。在鸡胚孵化后,对孵化幼鸡的心率进行测量,并对孵化幼鸡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进行测量。采用HE染色观察孵化幼鸡心脏和肝脏的病理,并测量右心壁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孵化幼鸡心脏和肝脏组织NF-kB p65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孵化幼鸡心脏和肝脏组织iNOS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1)孵育鸡胚暴露于PM2.5后,可导致孵育4天鸡胚的心脏面积和15天鸡胚的心脏横切面积明显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孵育鸡胚生存率相比,5mg/kg PM2.5组鸡胚的生存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孵化幼鸡的心率测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孵育鸡胚暴露于PM2.5后可导致孵化幼鸡心率明显加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孵化幼鸡心脏的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孵育鸡胚暴露于PM2.5后可导致孵化幼鸡的右心壁厚度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孵化幼鸡肝脏的HE染色结果显示,孵育鸡胚暴露于PM2.5后可导致孵化幼鸡发生肝脏脂肪变和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增加。(5)肝功能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5mg/kg和2mg/kg PM2.5组孵化幼鸡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Cereal third transamin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PM2.5剂量组孵化幼鸡的心脏和肝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mg/kg和2mg/kg PM2.5组孵化幼鸡心脏和肝脏组织中的NF-Kb p65蛋白的表达发生了明显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孵化幼鸡心脏和肝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0.2mg/kg和0.5mg/kg PM2.5剂量组孵化幼鸡心脏中的iNOS和MMP9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mg/kg剂量下,心脏组织中的iNOS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未升高,整体呈倒U型量效曲线;在肝脏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iNOS和MMP9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2.5暴露对发育鸡胚的心脏具有损伤作用,可导致发育鸡胚的心脏横切面积增大、幼鸡右心壁增厚和心率升高,并可引发肝脏脂肪变及炎症样损伤,提示发育鸡胚暴露于PM2.5后对孵化幼鸡心脏和肝脏的发育具有潜在的风险。此外,PM2.5暴露可诱导孵化幼鸡心脏和肝脏组织中的NF-kB p65、iNOS以及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为PM2.5暴露导致发育鸡胚心脏和肝脏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上颌窦真菌球不同病变分布位置对手术治疗径路选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96侧患者在鼻内镜下分别经单纯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法(A组,45例45侧)、柯-陆术式加上颌窦
患者,男性,52岁,汉族。因心悸、乏力、胸闷、气喘、双下肢水肿,伴声音嘶哑前来就诊。该患者15年前移居高原地区(海拔3000m以上)。移居高原前身体健康,无心肺疾病。7年前出现心慌、乏
目的:探讨对老年肠梗阻采取肠梗阻导管治疗后的体会,以便提高肠梗阻导管对老年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肠梗阻导管和非肠梗阻导
自从使用新的初中数学苏科版实验教材以来,新教材中的新理念、新思想不断四溢出来。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