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学费问题涉及到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庭,过高的学费会使很多学生无力支付,过低的学费又使学校财力不足而无法保证质量,因此如何从我国各高校的基本情况出发,建立一套能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专业的学费制定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思路是既保证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学,又要保证高校的办学质量。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校收取学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收费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阐述了家庭承担学费的积极意义与高学费带来的弊端,进而说明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的重要性。其次,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本文搜集农村城镇收入水平数据、部分高校政府拨款数据、社会筹资数据、2005-2007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处理,作为本文依据。第三,在建立评价标准时,本文先考虑的条件是让所有考上大学的人都能进入大学学习。因此,本文对我国国民家庭的基本收入、消费支出等数据进行整理,用MATLAB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建立不同层次的居民家庭收入与高校学费承受能力之间的数学模型,从中求出任一高校学费水平对应的家庭承受能力的比例。若以我国高校目前所收学费的平均水平4900元为衡量标准,可得出农村占61.22%,城镇占16.01%的家庭没有能力提供孩子读大学的费用,即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第四,将家庭、学校两个承受模型进行联系,加以参数调节,最终得出各类学校及不同专业的学费标准。最后提出了各学校收取学费应根据居民收入水平进行,对于年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可以考虑收取较少的学费,对年收入较高家庭,则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学费;国家加大财政补贴,改善学校财力,提高学校的培养质量;建立并完善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继续实行奖助学金以及国家贷款政策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