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步骤看中国政治文本英译的译者主体性——对《十七大报告》英译的个案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主体性,其最突出的特征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以及语言层面上的翻译美学再创造,也体现为对翻译文本、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担任着翻译的主体,同时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建构,然而这一翻译主体在传统译论中受到了“隐形”,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影响,其能动性、受动性、为我性得到解释和发展。  其中,哲学阐释学以一种新的历史和时间视角凸显了译者主体性中的能动性因素;权力话语则与译者的受动性息息相关;在目的论观照下,译者调动各种能力手段解决翻译困难的同时体现了其为我性。此外,功能翻译理论,关联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同样介入和支持了译者主体性。而乔治·斯坦纳的翻译阐释运作步骤,作为一种理论或哲学用于理解和解释文本意义的同时,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抽象概念分解具化,极度彰显了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翻译阐释四步骤包括信赖(initiative 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以及补偿(compensation)。信赖阶段,译者根据以往的经验相信原文是有一定意义的,是由翻译价值的。第二阶段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破译”原作的语言符号代码,并且要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对原作和破译的内容做进一步阐释。吸纳的目的给译文注入新鲜血液以便于译入语读者更好的理解,此阶段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叛逆”,但同时遵循忠实和准确的原则。实际上,在翻译过程中会使赖以产生特殊内涵的具体文化语境消失,这就需要最后一个阶段-一补偿,即补偿原文的文化语境信息到译文语境,使译入语读者在欣赏译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原语文化。  而本文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为个案研究阐释四步骤是如何在其中运作,是如何体现译者主体性的,并将其上升到中国的政治文本,总结中国政论文翻译并外宣翻译的翻译方法,以此指导以后的翻译工作。  本文在斯坦纳阐释学指导下通过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译者主体性研究带入一个全新的视角,其中的翻译策略研究更是作为方法论不断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在将中国良好的政治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的同时,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形象和“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以人(译者)为本”也可以应用到翻译策略以全面阐释译者的主体性。  
其他文献
如何尽可能降低混合信号电路的噪声,是大多数电路设计和布线工程师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数字信号频率的升高、数字边缘速率的增加,噪声问题也日趋严重。最新的8位模数转换器的采样率已超过3GHZ(如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ADC08D1500),11到14位模数转换器的采样速度已超过100MHZ。在采样率和信号频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噪声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本系列文章由两篇文章组成,在第一篇文章中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国著名的戏剧家,同尤金·奥尼尔和田纳西·威廉斯一起被誉为美国戏剧界的三巨头。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戏剧舞台作为作家反映社会,解决社会问
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全球化生态思潮的发展,“生态”一词已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且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科学研究领域。生态翻译理论(Eco-translatolagy)主要以“适应”与
词汇是组成句子和段落篇章的基本要素,就像砖块与建筑物的关系一样。因此,关于如何增加词汇量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注意。当然,词汇有意习得毫无疑问是一种不可缺少
广告自产生以来,一直受到各个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广告语言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极大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已不再是以单一的文本形式呈现,广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