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一直就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其中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是宫颈癌治疗中最大的难题,严重影响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研究表明癌组织IL-6表达及血小板计数与预后有关。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复发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癌组织中IL-6表达及外周血小板计数在复发性宫颈鳞癌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为复发宫颈鳞癌预后因素的预测、合理的临床干预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51例复发性宫颈鳞癌患者,以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为记录参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IL-6的表达及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初诊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临床病理特征、IL-6表达和血小板计数对患者RFS和OS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癌组织中IL-6的表达和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与复发性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Pearman进行IL-6表达情况与血小板计数的线性相关分析。结果:51例患者,年龄为27-74岁,中位年龄为51岁。中位RFS 9.2个月(1-60.75个月),中位OS为20.11个月(6.39-63.93个月)。51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84.31%,1.5年生存率为60.78%,2年生存率为39.22%,2.5年为27.45%,3年生存率为7.8%。1.IL-6在正常宫颈组织的阳性百分率为20.00%,IL-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百分率为88.2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6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高低与脉管癌栓及转移部位有关(P=0.039和P=0.024)。而IL-6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RFS、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关。2.外周血血小板增多与临床分期和转移部位有关(P=0.046和P=0.044)。而年龄、分化程度、RFS、脉管癌栓、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均与外周血血小板增多无关。3.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和IL-6表达情况高度相关(r=0.469,P=0.000)。4.对复发性宫颈鳞癌患者RFS有显著影响的单因素有:临床分期(P=0.000)、肿瘤大小(P=0.000)、浸润深度(P=0.014)、是否手术治疗(P=0.022)、是否化疗(P=0.016)、血小板计数(P=0.028)和IL-6表达情况(P=0.032)。而年龄、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复发部位、是否放疗对RFS来说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分期(P=0.000)、浸润深度(P=0.004)是否化疗(P=0.028)、血小板计数(P=0.031)和IL-6表达情况(P=0.035)为RFS的独立预后因素。5.对于中位OS来说,临床分期(P=0.001)、无复发生存期(P=0.000)、肿瘤大小(P=0.012)、浸润深度(P=0.014)、是否手术治疗(P=0.044)和血小板计数(P=0.042)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复发部位、是否放疗、是否化疗、IL-6表达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分期(P=0.001)、RFS(P=0.007)、浸润深度(P=0.006)和血小板计数(P=0.012)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IL-6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增多,初诊时外周血血小板增多提示宫颈鳞癌转移风险增加,二者表达高度相关。2.初诊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是否化疗、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IL-6表达情况为复发性宫颈鳞癌R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初诊临床分期、无复发生存期、浸润深度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复发性宫颈鳞癌OS的独立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