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纯细支气管肺泡癌与含有细支气管肺泡癌成份的混合型腺的病理特征、CT表现的差异,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界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研究方法:本文整理自2009年11月年至2010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手术病人中术后病理类型为纯细支气管肺泡癌(pBAC)及含有细支气管肺泡癌成份的混合型腺癌(mBACA),共142例,分析两种病理类型间CT表现的差异,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1、pBAC52例,mBACA89例。所有mBACA均为中、高分化,无低分化。绝大部分肿瘤病理分期属于早、中期,Ⅲa期以上的病例共15例,这15例中仅1例无腺癌成份(因其在不同肺叶出现了2灶pBAC,分期为Ⅲa期),其余14例病理类型均为mBACA。pBAC的病理分期要明显好于mBACA。两种病理类型之间的肿瘤大小有显著差异(P<0.01);有19例患者行EGFR基因检测,敏感突变率为68.4%(13/19)。其中pBAC敏感突变率为66.7%(2/3),mBACA敏感突变率为68.8%(11/16)。与同期腺癌患者EGFR基因敏感突变率66.7%(16/24)相当。
2、本组中110例(78.0%)出现了GGO改变,包括47例为纯GGO(pGGo),63例部分GGO(ptGGO),另有1例两病灶,一个表现为pGGO,一个表现为ptGGO。其余32例(21.8%)表现为无GGO成份的结节影或肿块影。共有72例(50.7%)出现了空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出现的比例分别为58.1%、39.8%、63.4%。13例病人行PET-CT检查,2例误诊,1例未能给出明确诊断,其余10例提示恶性可能。
3、不同病理类型与影像学差异的相关性中,①将CT上表现为pGGO的病例按照pGGO的最大径分为两组(<2.0em组和≥2.0cm组),两组病例的病理类型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CT表现为pGGO的肿瘤与表现为ptGGO和wGGO的肿瘤在病理类型构成比上有显著差异(卡方值分别为17.3、15.6,P值均小于0.01)。而ptGGO和wGGO两组病例之间,病理类型构成比无显著差异。③GGO与实性成份分布不同的两组ptGGO的病例中,病理类型构成比有显著差异(x2=7.1,P<0.01)。④CT表现为pGGO的所有病例中术前术后均无淋巴结转移征象。
结论:1、CT表现中同时出现GGO成份和空泡征对BAC的诊断有较大的提示作用。2、CT表现中GGO成份的多少以及GGO与实性成份的不同分布形式,可以对肿瘤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提示作用。3、pGGO的大小对肿瘤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提示作用。4、mBACA与BAC在组织学上的差异(肿瘤浸润生长,腺癌成份的出现)与影像学上实性成份的增加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