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其中,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发展尤为迅速。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振兴制造业的相关政策,积极抢占国外制造业出口市场,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以及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中国制造业亟需探寻新的发展方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和经济合作,有助于发挥“一带一路”国家间蕴藏的贸易潜力,推动中国传统产业的输出并引领新兴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的关税壁垒逐步消失或被约束的背景下,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研究中国制造业出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制造业出口规模、出口结构和出口区域分布三个视角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现状。其次,从贸易便利化的内涵出发并借鉴现有的贸易便利化衡量方法,构建了贸易便利化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了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2012、2014和2016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从出口规模、商品结构和贸易便利化措施三个层面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产品进行了贸易潜力划分,预测了贸易便利化的提升将释放多少制造业出口潜力。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普遍较低,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中国在44个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影响显著,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1%,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1.235%,其中口岸与物流效率、海关与边境管理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促进作用明显。(3)“一带一路”沿线蕴藏着巨大的贸易潜力,其中2/3的国家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属于潜力巨大型和潜力开拓型,中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潜力大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潜力,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释放中国制造业出口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