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外科自2006年6月~2008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261例自发性SAH患者,其中90例DSA阴性,171例DSA阳性。对两组的性别、诱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癫痫发作、入院时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CT表现符合PNSH(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数量、内科治疗后的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再出血率、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死亡率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等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DSA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具有以下特点:男性居多。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较DSA阳性组少。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对较轻,绝大部分患者的Hunt-Hess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占94.4%),极少数Ⅲ级(占5.6%),大多数患者入院时除头痛外无其他症状。Fisher分级多数为2级(68.9%),CT符合PNSH的比率高(占阴性组37.7%)。经治疗后,头痛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均较短,再出血率、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及死亡率均较低,预后良好。结论:①DSA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②CT表现出血量小,符合PNSH改变者较多。③常规内科治疗后,颅高压症状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并发症率及死亡率均较DSA检查阳性者低,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推导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Carotid Elasticity Transmission index,CETI),并将该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关联性分析,探讨CETI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1)探讨多层螺旋CTA在成人活体肝移植(LDLT)术前供体血管评估中的临床运用和价值。(2)建立校正转换公式,能通过CT测量值更准确的术前预测潜在右半供肝的体积和质量。(3)
学位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的保护性作用。方法:第一部分:首先进行OMT细胞毒性实验,以0.1 mg/ml、0.5mg/ml、1.0mg/ml、 2mg/ml、4mg/ml、8mg/ml6个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