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救赎与复苏——论吉本芭娜娜“疗伤”文学的独特性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本芭娜娜的文学是疗伤的文学。无论是对破碎家庭的描写、对重组家庭的追求,还是对其特异主题的刻画、疗伤“道具”的运用等均是为“疗伤”这一核心主题服务的。本文以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作品为基本素材,试图从社会、文化、心理及美学等角度出发,探求其“疗伤”文学之独特性。   首先,笔者试图从作家的人生成长历程和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其独特的创作理念的来源及特点;举例分析作家对传统家庭进行解构和重组的必要性,阐述食物在“义理”家庭中的情感转移功能,体现作家对理想家庭构图的思考和探索。其次,分析神秘世界、死亡及社会边缘问题等特异主题对疗伤核心主题的意义。最后,举例分析睡眠与梦境、疗伤“道具”及独特的死亡表现手法在体现“疗伤”核心主题方面的作用。
其他文献
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自1981年出版后,倍受关注,并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3年,戴乃迭将其英译,于同年由中国文学杂志社熊猫丛书系列以A Small TownCalled Hibiscus为名出版
为什么要监控机箱环境条件?  板级产品,特别是单板计算机(5BC),功能不断增强,功耗不断增大,运行时温度不断升高,但体积却越来越小。同时,任务关键系统的部署也越来越多。因此,迫切需要监视和控制机箱工作时的物理环境。通过主动监视系统环境可以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采用预防性维护措施,从而可防止代价高昂的系统崩溃和损坏,至少也可以使系统在受控的条件下关闭。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美国著名当代作家,被誉为“哥特小说女王”、“出色女文人”和“女福克纳”,并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她的三篇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