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广为传播,随着汉文化的普及,汉语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国际语言之一。汉语介词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汉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学习中,一些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介词出现了很多偏误,这些都阻碍着其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及汉文化的理解。随着中蒙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汉语也成为蒙古国留学生必修的语言课程。来中国学习的蒙古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汉语介词的偏误问题。在蒙古学生的汉语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有关汉语介词的偏误,如“介词遗漏”、“介词混用”、“介词误加”等,这些汉语介词的偏误导致蒙古留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不能正确使用汉语介词,造成汉语学习的障碍。现在,中国教师也开始注重对蒙古留学生的汉语介词教学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蒙古语“格”与汉语介词进行比对,找出蒙古学生在学习汉语介词时出现偏误的原因。由于中蒙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加之汉语介词又较为复杂,蒙古学生时常混淆汉语介词与蒙古语“格”,加上蒙古母语负迁移影响,出现的介词习得偏误制约了蒙古学生准确地掌握汉语知识。  本文通过对蒙古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的分析,力求找出偏误原因及教学对策,为汉语教师提供一些改进教学的思路,以便更加有效地帮助蒙古学生更为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汉语介词。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针对目前学术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梳理与评述,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对比法和文献研究法。第二部分针对蒙古语“格”与汉语介词的分类及对比分析,阐述两者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蒙古语“格”与汉语介词的相同性方面主要是含义和句子成分相同,差异性方面主要是排序位置和使用功能不同。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蒙古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的分析,从介词遗漏、混用、错序、冗余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阐述其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针对蒙古学生汉语介词的教学对策进行研究,包括提高对汉语介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对汉语介词与蒙古语语法的对比研究,补充教材中缺失的蒙古语释义。
其他文献
<正>未来仓储环境监控系统需要朝着网络化、智能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仓储环境智能监控系统需要达到对仓储环境的远程化、可视化、自治化的要求仓储环境监控能够及时获取反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常用句式,虽然“把”字句的基本结构简单,但它所表达的语义、语用功能却是复杂多样的。有关“把”字句的研究从1924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这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