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追求幸福的生活。但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定义与理解。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及价值观是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主流和方向,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中流砥柱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幸福观,对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广泛地存在于各个高校之中,他们既普通又特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身受就业压力的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及其敏感的心理特征,其幸福观的树立及培养应受到广泛的重视。 本文以古今中外幸福观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着眼于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观教育途径与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幸福追求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了解和分析,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指导,提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与方法:1、社会环境是正确幸福观树立的基础,要优化社会环境,创造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观树立的条件及环境;2、学校引导是正确幸福观树立的关键,要使学校的幸福观教育内容科学化,教育形式层次化,教育手段立体化;3、家庭是树立正确幸福观的摇篮,家长要与学校携手合作,重视幸福观教育,改进教育方式;4、自身修养是树立正确幸福观的核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要提高人文素养,加强道德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