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纳米前药共递送策略用子肿瘤治疗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单一疗法相比,多靶点多模式联合治疗具有协同增效、降低剂量毒性、减少肿瘤耐药等优势。但是,传统的小分子药物联合疗法由于组合药物的剂量比例、作用时序、体内分布不可控等问题,难以实现理想的协同效果。纳米前药具有装载多种药物、改善药物与载体的相容性、调控定点定时定量释药、多功能修饰等优势。将纳米前药策略应用于联合治疗有望克服传统联合疗法的局限性,提高抗肿瘤协同效果。本论文以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为化疗药物模型,提出了两种纳米前药共递送策略用于增强抗肿瘤联合治疗效果。联合治疗所产生的协同作用依赖于药物之间的相对浓度。大量临床前研究表明自噬抑制剂氯喹(CQ)和羟氯喹(HCQ)可以提高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同时也有众多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但是,目前自噬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仍缺乏有效的临床支持。其中可能是药物自身存在递送问题、联合比例不恰当、或靶向选择性差等原因所导致。SN38是肠癌、胰腺癌一线化疗药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其活性高于伊立替康,但疏水性极强,无法直接成药。通过本课题研究,发现HCQ与SN38在多种细胞系上呈现比例依赖性的协同作用,并证明HCQ通过抑制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介导的DNA损伤修复功能起到与SN38协同增效的作用。通过对SN38和HCQ分别构建两亲性聚合物前药以及混合胶束自组装的策略,构建了载药比例可调、体内外可按最佳协同比率递送的聚合物前药纳米联合递送平台(Combo NP),同时赋予其肿瘤内还原响应释放的特性。研究证明Combo NP能在体内实现按比例递送和按比例瘤内蓄积。在原位乳腺癌模型和肺转移模型的治疗上,与单一纳米颗粒和小分子药物联合相比,Combo NP对原位瘤和转移瘤展现出优异的协同治疗效果。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化疗与免疫联合具有优于单一疗法的抗肿瘤协同潜力。但很多免疫调节药物同样存在递送问题。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激动剂具有同时激活患者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抗癌潜力,但此类药物半衰期短,体内分布无选择性,跨膜能力低,且需要瘤内给药。针对STING激动剂的临床应用局限性,本论文利用静电-疏水双重作用力,构建了一种高效、高载药量、可全身性给药的化疗-免疫联合纳米递送系统(PS3D1@DMXAA),用于共递送STING激动剂DMXAA和化疗药SN38。研究发现,纳米递送显著提升了 DMXAA的入胞能力和免疫刺激能力,延长了 DMXAA的血液循环时间,从而改善了 DMXAA的体内应用。静脉注射PS3D1@DMXAA在多个动物模型上表现出出色的抗肿瘤免疫活性,同时延长了小鼠生存期。此外,我们深入探讨了 SN38和DMXAA的抗肿瘤免疫协作机理,发现PS3D1@DMXAA促进了肿瘤相关抗原的释放和抗原交叉呈递过程,成功诱导了免疫响应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该共递送策略不仅解决了 STING激动剂的输送问题,也为利用纳米药物输送系统提高化疗-免疫协同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综上所述,针对小分子药物联合疗法协同效果不佳的问题,本论文以SN38为化疗药物模型,分别构建了联合自噬抑制剂、以及联合STING激动剂的纳米前药共递送策略,均证明了纳米药物的联合递送效果显著优于小分子药物联合。本研究不但为纳米药物联合递送载体的设计提供了范例,而且通过阐明联用机理,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了联用方案参考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棉梨’是新疆本地梨品种,属于新疆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系统。1987年引入新疆轮台国家果树资源圃,现主要分布于南疆梨产区。‘棉梨’花期早于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品种‘库尔勒香梨’,我们在前期对该品种开展授粉生物学特性调查时发现‘棉梨’存在无融合生殖的迹象,为了对其生殖特性有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结合授粉生物学研究,对‘棉梨’的雄蕊和雌蕊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以期从微观角度
进入21世纪,信息科技与5G技术飞速发展,社会逐渐进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电子设备的使用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传统型发电方式已不能满足其供电需求,亟需开发新型分布式能源,实现对数量巨大且零散分布的电子设备持续、可靠供电。基于此,自驱动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不需要任何外界能源供应,仅依靠设备自身产生或收集的能量实现系统独立、无线、可持续的运行。依靠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耦合效应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
生物质果糖及木糖衍生物糠醛选择性加氢/脱氧制备呋喃类化学品是实现其高值利用的有效途径,其中的技术关键是开发与之匹配的高效催化剂。目前,储量丰富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因具有相对较强的加氢能力被用于断裂糠醛C=O键。然而,在增强电子性质、选择性断键、提高稳定性等方面,非贵金属催化剂仍面临巨大挑战。另外,反应过程中使用的助溶剂仅起物理作用,辅助催化剂断裂果糖C-O键的能力甚微,导致目标产物收率有限。针对上述问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俗称“棉花的癌症”,会造成棉花产量减少和纤维品质下降。但是,目前对黄萎病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已挖掘到的可应用于育种的抗黄萎病基因较少。本研究以314份陆地棉资源材料为实验材料,以强致病力的大丽轮枝菌Vd592为供试菌株。根据6个田间环境、4个温室环境的表型鉴定结果及最佳无偏估计值(BLUP)组成11个抗病性表型数据,依据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抗黄萎
S-腺苷蛋氨酸(SAM)和谷胱甘肽(GSH)是两种重要的含硫氨基酸衍生物,参与调解人体众多的生理功能,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工业酿酒酵母和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分别合成SAM和GSH,并对两种菌中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系统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通过优化CRISPR/Cas9系
棉花(Gossypium spp.)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棉纤维是纺织工业重要的原材料。随着纺织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棉纤维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具有优异的纤维品质,其中以纤维长度和纤维强度最为突出。然而海岛棉的生长环境受到地域限制,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选育新品种,周期长,效率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利用多组学联合分
本学位论文首先引入并研究了一致S-挠理论所诱导的一致S-Noether环,S-内射模类,S-投射模类及其同调理论.然后,本论文研究了S-凝聚环,并得到了S-版本的Chase定理.最后,本论文利用非诣零凝聚环的模理论刻画给出了φ-IF环的若干等价刻画.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如下五章内容.第一章回顾了一致S-挠理论的基础知识,引入了S-内射模类与S-投射模类.利用Ext函子,S-分裂S-正合列等相关理论
充分利用传热强化技术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是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作为重要的热质交换设备,在换热器中应用有效的强化传热技术对提升能源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在换热器的使用中,对流换热是其基本的物理现象之一,围绕对流换热的研究对推动强化换热技术,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圆管内对流换热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并通过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在纵向涡流强化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开展“大思政”的重要素材。文能载道,媒能传道,人能弘道,文化载体与传媒载体是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的重要隐性载体,具有寓教于境、寓教于情的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媒体传播的以文化人实践,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为重要基石,贯彻和落实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地位论、职责论、对象论、场域论、方法论,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蕴含的传道济民思想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日益凸显,金融市场刚性兑付受到普遍关注,学者们认为打破刚性兑付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改善资本错配的必要举措。政府和监管机构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打破刚性兑付的相关措施,其中债券市场上最具标志性事件为2014年“11超日债”违约,该事件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已成为历史。这次事件发生后,债券市场违约呈常态化。打破刚性兑付的出发点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发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