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是回顾性的分析使用颅内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宽颈动脉瘤中,将急性期(<=72小时)介入治疗与非急性期(>72小时)介入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宽颈动脉瘤的栓塞率、随访及预后效果等。并对如何应用颅内自膨式支架急性期治疗已破裂的宽颈动脉瘤、如何降低动脉瘤再破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收集河北省脑血管病治疗中心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治疗的已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资料158例。其中急性期(<=72小时)进行介入治疗76例;非急性期(>72小时)介入治疗共计82例。对两组病例采用颅内自膨式支架辅助治疗的手术后即刻效果,随访影像效果及临床预后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效果:急性期组:76例患者支架均释放到位,术后即刻影像中显示,完全栓塞34例(44.7%),瘤颈残余38例(50.0%),部分栓塞4例(5.3%)。出院时评估临床预后,无症状60例(78.9%),神经功能障碍4例(5.3%),昏迷10例(13.2%),院内死亡2例(2.6%)。支架相关并发症包括:不完全运动性失语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再出血2例,支架处血栓形成2例(其中1例术后昏迷,1例术后分水岭梗塞致混合性失语及右侧偏瘫)。共20例病人接受造影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7±0.82个月(3-5个月),其中瘤颈残余2例(10%),18例(90%)完全栓塞,无复发病例。非急性期组:共82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即刻影像显示,完全栓塞46例(56.1%),瘤颈残余34例(41.5%),部分栓塞2例(2.4%)。出院时评估临床预后,无症状72例(87.8%),神经功能障碍8例(9.8%),昏迷2例(2.4%)。支架相关并发症包括:不完全运动性失语2例,术中出血0例,术后再出血1例,支架处血栓形成1例(后经积极溶栓治疗后再通)。共30例病人接受造影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73±1.16个月(3-6个月),其中瘤颈残余4例(13.3%),26例(86.7%)完全栓塞,无复发病例。2两组动脉瘤术后即刻完全栓塞率比较:急性期组动脉瘤术后即刻完全栓塞率44.7%,非急性期组动脉瘤为56.1%,两组动脉瘤术后即刻完全栓塞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04,P>0.05)。3两组动脉瘤随访完全栓塞率比较:急性期组完全栓塞率达90%,非急性期组86.7%,两组动脉瘤随访完全栓塞率较术后即刻栓塞率均有明显提高,但两组栓塞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1,P>0.05)。4两组动脉瘤出院时预后效果比较:急性期组:预后不良率15.8%,非急性期组:预后不良率2.4%。两组预后不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71,P<0.01),急性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组预后不良率与非急性期组相比明显较高。结论:1急性期(<=72小时)内行破裂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方法。2急性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治疗风险较非急性期治疗风险明显增高。3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的长期稳定性及支架相关血栓栓塞、再出血风险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