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时代的人生选择——周作人的人生哲学及其文艺观和文学创作的生成与转换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作人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作为作家——他的小品文创作建立了现代白话文的美学风范,作为思想家——他的博学多识和启蒙主义的理想,将他推向了新文化运动领袖的位置,他带有浓厚传统士大夫情趣的生活追求又让人们看到了新旧交替时代中中国知识分子的多样面貌。他的生命历程或许是那个动荡时代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一个缩影。  周作人的思想世界丰富多彩,西方科学知识,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都影响了他人生哲学的形成,带有浓重的个人特色,并且随着时代的走向而不断调整,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文艺观及文学创作的生成和转换。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论述周作人人生哲学的核心内容——现代性的知识结构、自然人性论、人生孤寂感、人生虚空论、个人气质禀赋、生活艺术论。  第二章论述周作人的人生哲学的特点:一是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二是抽象的人性论,三是有着自己独特含义的“中庸”。  第三章论述周作人人生哲学对文艺观和文学创作的影响。文艺观主要从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的提出,以及向个性主义文学的转变,来探讨背后的思想演变,另外还论述了人生哲学下的审美理想。文学实践方面,主要从文体的选择、题材的撷取、审美特色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转换来探讨背后的思想因素。其中着力论述周作人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偏爱和他人生哲学的关系,及散文创作由杂著、小品文向书话转变的过程;题材由关注启蒙、伦理解构和建构向书斋生活的转变;审美特色由浮躁凌厉、平淡自然向枯涩苍老的转变。当然,这只是侧重点的转变,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周作人思想来源的驳杂和反复多变,以及创作的卷帙浩繁,使得这种归纳总结非常困难,本文只是力图展示周作人人生哲学和创作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了将零乱分散的资料条理化、清晰化,可能在对本体论述的深度方面有所不逮。
其他文献
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从1989年7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了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以来,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引进、翻译,村上春树的小说逐渐被中国读者所
学位
摘要:为了提高患者病例数据收集的速度和质量,该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骨科为调研对象,采用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以及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工具,在HIS的基础上开发并实现了基于C/S架构的随访系统处理软件。通过该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的无缝衔接的同时,实现了对患者病例以及随访记录的信息化处理,从而解决了医护人员科研数据手工收集问题,且对医疗科研工作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