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同步整合调强放疗在脑转移癌放疗中剂量学优势的探讨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52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态同步整合调强放疗与常规全脑放疗加转移灶SRT的方案在脑转移癌放疗中剂量学优势。  方法:  选取10例脑转移癌放射治疗的患者:颅内病灶1~2个,最大直径<60mm。针对每个病例分别设计两个治疗方案:  方案1(常规方案):全脑对穿照射30Gy/10f+局部病灶SRT(5个弧)推量照射32Gy/4f(局部病灶62Gy、BED80.5Gy);  方案2(调强方案):7野同步整合调强放疗,全脑30Gy/10f同时局部推量照射30Gy/10f(局部病灶BED80Gy)。  通过计划系统计算出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根据如下指标评估两个方案剂量分布的优劣: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指数(HI)、靶区剂量分布适形指数(CN)、正常脑组织受量(V40(%)、V45(%)、V50(%))、晶体最大受量Dmax(lens)、脑干最大受量Dmax(brainstem)。  结果:  调强方案在局部病灶区的CN、全脑预防区的CN、HI以及正常脑组织的V40(%)、V45(%)、V50(%)均优于常规方案(P<0.05);在局部病灶区的HI、脑干的Dmax,调强方案和常规方案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只有晶体的Dmax,常规方案优于调强方案,但是调强方案的晶体受量在耐受范围内。  结论:  与常规方案(全脑+局部病灶SRT)相比,动态同步整合调强放疗可以得到更好的剂量分布,应该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明。
其他文献
目的  神经系统疾病,如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额颞叶变性)、阿尔茨海默病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TARDNA结合蛋白(TDP43)、肉瘤融合蛋白(FUS/TLS)
目的:建立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形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Ⅱ相酶诱导剂5,6-二氢环戊烯并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CPDT)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rf2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