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由精英向大众化发展,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升问题逐渐为社会各界所重视,2007年我国政府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中首次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升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质量工程的组成之一已经受到了各高校及教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山西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团队于2009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创新团队。从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需求考虑,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要促进教学团队的发展,激发团队成员积极性,必需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满足团队成员的个人高级需要,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力,从而促进教学团队的发展。1985年英国皇家督学团发表了《学校质量:评价与评估》的报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英国倡导的PRP (Performance Relate Pay),即将绩效与奖惩分开的教师评价制度。又称“专业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或“专业发展模式”(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研究表明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是一种引导式评价更能促进教师自我不断完善,利于教师长效发展。我国高校目前实行的教师评价大多采用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和竞争性评价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学团队师资培养中的构建与应用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研究目的初步构建高校教学团队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消除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潜力,实现教师间的真诚合作,建立教学团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在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拟定出专家咨询的初始问卷,采用Delphi法,对全国6个不同省的从事临床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科研领域的20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专家意见初步建立高校教学团队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用一致性指标CI检验所计算的权重系数是否符合逻辑。研究结果依据筛选标准,各项评价指标的均数>3.5、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并综合专家意见对评价指标条目进行修改及完善,初步确定了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教师基本素质、教师职责、成员成长与发展、团队奉献、效果评价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研究结论本文基于掌握教师评价的相关理论和大量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分析我国高校教师对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认识及态度,探索性的提出了在我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团队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这一理念,并初步建立了我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团队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本评价体系也可在全国高校教学团队推广应用,以达到进一步的论证。时间仓促,本研究中实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我将会继续对本研究进行更加严谨的理论深入,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研究,并在后续实证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改。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化、最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