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商业融资模式,发展迅速,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订单融资等手段,满足非核心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订单融资作为其中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逐渐受到关注,然而,中小企业在此种模式下收益分配占据不利地位。目前国内外文献针对订单融资下收益主体收益分配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四方主体(银行、中小企业、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此,研究在实际业务中,四方博弈时收益分配如何优化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阐述了订单融资相关的基础理论,订单融资的运作模式以及和传统融资的区别,分析订单融资涉及的四方收益主体风险与收益情况。随后参考大量文献,考虑到各方主体的成本和收益,通过订单金额,银行质押率、贷款期限、资金成本率、贷款利率,中小企业再生产收益率,核心企业资金运作收益率、还款期限,物流企业运营成本率和监管费用等参数,以企业是否违约为决策变量、银行同意贷款为前提,并设置违约成本和守约奖励,得出四方主体违约和不违约八种情况下相应收益函数,以此为基础框架构建订单融资博弈模型,据此计算非合作博弈时各自收益值和两方、三方、四方合作时的联合收益。再结合具体算例,采用Shapley值法进行收益分配,可以看出四方主体均选择不违约时联合收益最大。优化收益分配时,引入三个指标:投入成本、信息贡献程度、科技创新能力,采用专家打分赋予权重构建完整的云重心模型,最终修正后的Shapley值显示银行和核心企业有所让利,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获益。主要结论是通过合理的收益分配方式,长期来看促进四方收益主体的合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指导意义。算例中显示银行让利,这也符合近年来银行贷款利息下降的事实,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核心企业起到为中小企业隐性担保的作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以为银行审查中小企业资信,降低了其向中小企业放款的风险,长期来看能够扩大优质客户群体。而中小企业也能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顺利完成订单。核心企业虽然也有让利,但降低了供应链成本,也满足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监管着物流、信息流,熟悉市场,容易与银行建立信任,促进长期合作,获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