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称测点影响线差值及其曲率的桥梁损伤识别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iantiand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作为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服役至关重要。随着交通荷载的持续增加,大多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有些损伤直接影响运营安全。近年来,桥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大量生命财产损失,也引起了社会恐慌,因此,开展桥梁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的研究尤为迫切重要。本文基于目前桥梁损伤识别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影响线为切入点,提出利用对称测点的位移和转角影响线差值及其差值曲率作为损伤识别指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弹性范围内,依据虚功原理推导简支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对称测点的位移影响线差值表达式,然后求其差值曲率,根据对称测点的位移影响线差值定位损伤位置,根据差值曲率定位损伤区间。并利用一简支梁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位于测点不同区域的多种损伤工况。(2)建立一三跨连续梁,基于对称测点的位移影响线差值及其差值曲率研究连续梁桥的损伤识别,布置位于连续梁不同区域的两组对称测点识别连续梁不同区域的单一损伤和多种损伤等不同工况,研究指标在连续梁损伤识别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取位于连续梁边跨区域的对称测点比跨中区域的对称测点更为敏感。(3)在弹性范围内,依据虚功原理推导简支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对称测点的转角影响线差值表达式,并利用一简支梁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位于测点不同区域的多种损伤工况。(4)以小箱梁的单箱梁为背景,利用所提方法进行损伤识别验证。模拟多种损伤工况,对于小箱梁的多种损伤工况的损伤位置都可以精准识别。而后反演其损伤程度,随着损伤程度的不断增加,其识别损伤精度不断增大。损伤识别精确度与测点位置也有很大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桥梁的损伤情况,合理布置对称测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布置多组对称测点进行损伤识别。(5)通过室内简支梁损伤诊断试验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分别进行移动荷载加载和准静态加载。采用移动荷载加载识别桥梁任意测点的动态影响线,采用准静态加载得到对称测点的准静态影响线。然后基于对称测点准静态位移影响线差值定位损伤,通过差值曲率值识别损伤区间。
其他文献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的结构和性状都与蛋白质有关。然而大部分的蛋白质都不能单独运作,而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来行使功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系统成为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将蛋白质作为图的节点,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作为连边,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已有很多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供研究者使用。依据蛋白质对生物体的不同影响可以将蛋白质大致分为关键蛋白质和非关键蛋白质两类
双相不锈钢是一种单一钢种且兼有各项优异性能的金属材料,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双相不锈钢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两相结构,当双相比例平衡时,其性能达到最佳。目前,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不同的焊接工艺和板厚都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采用手工电弧焊(SMAW)、钨极氩弧焊(GTAW)、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GTAW+SMAW)三种焊接方法分别对
沉淀强化Fe-Ni基奥氏体合金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较为宽广的服役温度范围和较低的氢脆敏感性被广泛应用于增压器、喷气发动机和储氢罐。实际工程应用中,常采用焊接技术将构件组合连接,然而焊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母材与焊缝微观结构的差异从而造成焊缝的力学性能和抗氢脆性能下降。本文在对沉淀强化Fe-Ni基奥氏体合金焊件服役安全寿命的评估过程中,发现外加拉应力的大小影响焊缝的氢致延迟断裂模式,
随着波形控制技术的向前发展,出现了运用于实际焊接场合的许多波形,其中脉冲、双脉冲的波形最为常见,随着焊机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广义的双脉冲波形也随之出现,所以本课题在国内外焊机研究的基础上,以“DSP+MCU”双核为控制核心,设计了基于等速送丝方式下采用调节占空比来稳定弧长的“多波形”GMAW焊机,设计的“多波形”GMAW焊机在一台焊机上能够输出多种波形,主要能够输出直流、脉冲、双脉冲波形,从而使焊机
金属增材制造作为增材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未来实现传统加工制造向以工业4.0为导向的数字化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变革的最重要技术支撑之一。以电弧为载能束的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具有材料利用率高、成形速度快、制造成本低等优点,相比于高能束金属增材制造,更适合大尺寸复杂结构件的快速近净成形。但基于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在现代工业中,轻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而轻质材料的使用是轻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塑料具有质量轻、耐蚀性高和力学性能良好等优点,因此,研究塑料与金属材料之间的连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铝合金是金属材料中质量较轻的一种材料。目前,铝合金和塑料连接方法主要有螺栓连接、铆接、胶接、注塑连接和焊接。螺栓连接和铆接的孔洞易产生应力集中;胶接界面的抗冲击和剥离强度较低;注塑连接强度有限;焊接自动化程度高。其中,
活性钨极氩弧焊(A-TIG)是一种特殊的TIG焊接方法,该方法具有大幅增加焊缝熔深、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焊缝成形的突出优势。在工业生产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当前对于熔深增加机理缺乏统一认识,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目前科研工作者对熔深增加机理普遍所接受的理论为:电弧收缩理论和表面张力改变理论,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电弧收缩理论主要通过电弧形态和数值模拟来研究,研究结果受实验设备和模型
本文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块体非晶合金试样,首先以Zr-Cu-Ni-Al-Y合金体系为研究对象,设计合金成分为(Zr0.6336Cu0.1452Ni(0.1012Al0.12100-XYx(x=0,0.2,0.5,0.6,1,1.2,1.5,2,3 at.%)。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研究分析稀土Y对Zr基块体非晶合金热
纳米晶金属材料结构失稳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突出瓶颈。目前,为了提高纳米晶金属材料的稳定性,一般是通过合金化方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实现对晶界迁移的抑制。合金化方法虽可以有效地提升纳米晶金属的稳定性,但是与基体相异的溶质元素难免会影响基体本身的性能。此外,合金化方法对于纳米晶纯金属而言并不适用。所以,在不依赖或者少依赖合金元素的前提下,抑制晶界迁移,提升纳米晶金属材料稳定性亟需探索新的途径。基于此
根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高压输电、城际高铁及轨道交通发展成为首要目标。作为导电性能最好的铜金属强度不足,合金化又使纯铜电导率下降严重,为探寻强度与电导率的匹配,本课题以Cu0.4Cr0.3Zr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室温及液氮环境进行不同路径ECAP,变形后合金在450℃下时效不同时长。运用OM、XRD、EDS、SEM、EBSD及显微硬度测量等技术对不同状态下合金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