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观视角下郑振铎释译思想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nimaquba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振铎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和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虽然长期以来对他的研究汗牛充栋,但把他作为翻译家的研究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少且缺乏深度,因此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仍亟待开拓。   五四时期中国正处于文化转型时期,这时的本土文学急需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学思想、文学理念和文学创作方法来丰富和充实本国的文学创作,因此在这一时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翻译高潮,许多作家都自觉地加入到了译者的队伍当中,承担起为中国本土文学输入新鲜血液和养分的重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身兼作家和翻译家的郑振铎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其翻译思想充分地反映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郑振铎的翻译思想涵盖了翻译理论的诸多问题,涉及文学的可译性、翻译的目的和功能、翻译与创作的关系、译者的责任、翻译方法等各个方面,他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对当时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至今仍葆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论文从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郑振铎的翻译理论。巴西食人主义产生于后殖民语境中,旨在通过翻译进行解殖民,反对文化霸权,主张吞食先进文化,汲取其精华,使之与自身融为一体,从而增强壮大自身。   本文基于丰富翔实的史料,将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翻译是一种食人行为;翻译是创造;翻译通过吞食他者来增强更新自身;强调翻译的政治意义是为反文化霸权和促进文化的平等交流;创造性的翻译方法。再从这五个方面切入,剖析郑振铎的翻译思想。研究发现,郑振铎实质上正是一位这样的“食人”翻译者,他与巴西食人主义者们有着诸多共同的翻译理念,这些理念在他们的翻译实践中都可以得到印证。作者认为,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从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视角重新审视郑振铎的翻译思想对中国当下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建设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在当今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中,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诸多个人事件经过媒体的报道之后,往往会引发公众广泛的参与和讨论,进而形成公共事件。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促进事件
词块是指语言中惯例化的、多频率出现的词语组合序列,是语言使用的重要内容。以某一动词为核心构成的词块称为动词词块。对该类词块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结构
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很高,而且用法复杂。对于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介词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介词误用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然而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做的研究都是针对介词
董秋斯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翻译家之一,和众多的翻译家一样,他为中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翻译了许多国外名家的文学著作,而且在翻译理论建设和翻译批评方面也做
《牡丹亭》作为中国戏剧史和文化领域中的瑰宝,曾在中国古代社会引起广泛共鸣,而近代演出的成功亦证明了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甚至西方仍保留着能够激起人们热情的艺术魅力,具有
根据黑色幽默小说评论家马科斯·舒尔茨的论断,黑色幽默小说发端并发展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这一论断强调了黑色幽默小说产生所植根的独特社会背景,从而使它超越了普通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