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sm of Cr(VI)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rice straw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lao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农业废料资源化,解决水体Cr(VI)污染的问题,研究了稻草秸秆对水中Cr(VI)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理.实验考察了pH,温度,溶液初始Cr(VI)浓度以及稻草秸秆粒径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了稻草秸秆去除Cr(VI)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2.0,温度47℃时,稻草秸秆对Cr(VI)的吸附效果最好,在48h内可将100mg/L的Cr(VI)完全去除.Cr(VI)的去除过程中伴随着Cr(Ⅲ)的出现,说明稻草不仅可以将Cr(VI)从溶液中去除,而且还可将其转化成低毒的Cr(Ⅲ).溶液pH的上升说明Cr(VI)的去除需要消耗溶液中大量的H+.利用酒石酸对稻草进行化学改性,研究稻草细胞壁表面的羧基基团在对溶液中Cr(VI)的去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经酒石酸改性后的稻草对溶液中Cr(VI)的去除速率明显加快,在24h内即可达到反应的平衡.然而,对稻草进行酯化反应改性后,Cr(VI)的去除速率明显降低,尤其是初始的去除速率,但是Cr(VI)仍然可以完全从溶液中被去除.这个结果表明:稻草细胞壁表面的羧基基团对于Cr(VI)的去除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并不是唯一因素.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数据更符合朗哥缪尔吸附等温式且稻草对Cr(VI)的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3.15 me,/g,与文献对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为确定稻草去除溶液中Cr(VI)的机理,使用去离子水、0.5 M H2SO4、1 M NaOH三种洗提液对已达吸附平衡的稻草进行脱附处理,以确定吸附在稻草细胞壁表面的铬的价态.去离子水和0.5 M H2S04仅能洗提出Cr(Ⅲ),而1 M NaOH可同时洗提出Cr(VI)和Cr(Ⅲ).由此,我们推测出稻草去除溶液中Cr(VI)的可能机理是一个由Cr(VI)到Cr(Ⅲ)的还原反应,在这个还原反应中,溶液中H+的浓度是一个关键性的参数.
其他文献
作为全球古气候变化三大支柱之一的中国北方黄土-红粘土沉积序列,由于沉积厚度较大且连续沉积,较好地记录了西风环流、亚洲季风、区域构造变化和极地冰盖的发展演化等诸多信息,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氯消毒来灭活饮用水中的细菌病毒,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目前仍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但是,氯在消毒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致癌和致突变物质,即消毒副产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工作者对“电子”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电子的自由度之一——电荷的深入研究,带动了传统微电子学的发展;二十世纪末以来,人们对于电子的另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