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辐射对小球藻光合性能及油脂积累的影响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0~80 mJ/cm~2的紫外辐射剂量条件下,探究紫外辐射对普通小球藻的形态生理、光合性能以及油脂积累的影响,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藻细胞内与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确定出最佳的辐射剂量。在40 mJ/cm~2剂量下,藻细胞的致死率达81.5%,表明其有良好的突变性。经紫外辐射后,藻细胞出现细胞破碎和成团聚集的现象。经过28天的培养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藻细胞干重为513 mg/L,在20 m J/cm~2、40 m J/cm~2、60 m J/cm~2、80m J/cm~2的剂量条件下,藻细胞干重分别为530 mg/L、515 mg/L、448 mg/L、336mg/L。当剂量低于40 m J/cm~2时,藻细胞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均接近于正常培养条件;当剂量高于40 m J/cm~2时,藻细胞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均低于正常培养条件。藻细胞内的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符合藻细胞的营养物质组成。在20 mJ/cm~2剂量下,Fv/Fm值和Y(Ⅱ)值分别稳定在0.56~0.60和0.58~0.62之间;在40 m J/cm~2剂量下,Fv/Fm值和Y(Ⅱ)值分别稳定在0.54~0.58和0.56~0.60之间;在这两种剂量条件下,r ETR达到20~25μmolm-2s-1的正常范围,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与正常培养条件相差不大,表明小球藻的光合性能良好。在60m J/cm~2剂量下,Fv/Fm值和Y(Ⅱ)值分别稳定在0.50~0.55和0.52~0.56之间;在80 m J/cm~2剂量下,Fv/Fm值和Y(Ⅱ)值分别稳定在0.50~0.53和0.52~0.54之间;在这两种剂量条件下,r ETR未达到20μmolm-2s-1,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与正常培养条件的差距较大,表明小球藻的光合性能变差。在20 mJ/cm~2剂量下,油脂产率达41%,油脂产量为217 mg/L,比正常培养条件下提高了27.45%;在40 m J/cm~2剂量下,油脂产率高达46%,油脂产量为237mg/L,比正常培养条件下提高了39.22%;在剂量为60 m J/cm~2下,油脂产率达39%,油脂产量为175 mg/L,仅提高了2.94%;在80 m J/cm~2剂量下,油脂产率和油脂产量均未提高,油脂产率为32%,油脂产量为108 mg/L。在各个辐射剂量下,acc D和gap A基因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培养条件下提高,提升幅度因剂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40 m J/cm~2剂量下,acc D和gap 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约2.5和5倍;在80 m J/cm~2剂量下,acc D和gap 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2和4.5倍;在20 m J/cm~2、60 m J/cm~2剂量下,acc 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提高了近1倍,gap 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0.5倍、3倍。对于Me基因,20 m J/cm~2、40 m J/cm~2剂量下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培养条件下基本相等,60 m J/cm~2剂量下的相对表达量比正常培养条件提高了近1倍,80m J/cm~2剂量下的相对表达量则呈较大幅度的降低。对于Pk基因,仅40 m J/cm~2剂量下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培养条件下基本相等,其他剂量下的相对表达量均呈现较大幅度的降低。综合比较各项参数的测定结果,确定40m J/cm~2为最佳的紫外辐射剂量,在该剂量条件下,小球藻有良好的突变性,生物量未有明显的降低,荧光参数值维持在较高水平,油脂积累量大幅提升,与油脂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相应增加。
其他文献
常规浸出和热酸浸出是湿法炼锌采用的主流工艺,其中热酸浸出过程产生的浸出渣(铅银渣)和黄钾铁矾除铁渣,企业普遍采用堆存的方式,存在综合利用水平低和严重的环境风险等问题。湿法炼锌浸出渣的火法处理技术在环保和经济方面优势明显。采用回转窑、烟化炉等技术能耗高、二次污染或综合回收效果差;而闪速熔炼和Ausmelt等技术投资高、操作复杂。开发一种高效、低能耗、环保综合利用效果好、投资低的浸出渣处理工艺十分必要
在土木工程领域中,避雷针结构的法兰-螺栓连接应用十分广泛,在腐蚀环境与循环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腐蚀疲劳是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不同于一般的疲劳破坏,腐蚀疲劳(Corrosion Fatigue)指的是有腐蚀损伤的疲劳,其疲劳寿命要比普通疲劳寿命低得多。避雷针结构的破坏往往归结于法兰-螺栓连接结构的腐蚀疲劳,而法兰-螺栓连接结构主要依靠螺栓预紧力和接触面的摩擦力抵抗外荷载。当外荷载为循环应力,并处在腐蚀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深部采矿已经成为采矿行业发展趋势。与浅部矿床相比,深部矿井的“三高”与“开采扰动”将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四方金矿在空场法转崩落法的过渡阶段由地压引起的地表进一步移动变己经成为矿山企业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论文以四方金矿为工程背景,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岩石力学试验、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回采顺序对地表移动变形和矿岩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
本实验将含氧化还原活性醌类结构的蒽醌-2-磺酸钠盐(AQS)作为电子转移介体模型,考察在其介导作用下,水铁矿的电化学还原反应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介导体AQS在工作电极与水铁矿之间传递电子过程中发生连串反应的动力学变化过程,基于此建立了动力学函数模型,从而获得AQS不同形态在反应体系中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浓度分布与反应速率常数等。AQS作为电子介导体首先接受来自工作电极的电子以还原态结构形式存在(AQS
学位
型钢混凝土结构因其承载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以及工业建筑中。梁柱节点作为框架结构传递内力和连接梁、柱的关键部位,处于压弯剪复合受力状态,其安全可靠性是保证结构正常工作的前提。国内外历次地震灾害表明,地震时框架节点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且破坏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对框架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时必须要考虑节点区的受力特性。由于节点的受力比较复杂,且目前的梁柱节点单元模型主要是针对钢筋
针对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在夏季出现重度富营养化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西安市护城河南门段再生水补给区域底泥(SRW)和东南角地表水补给区域底泥(SSW)的连续监测,分析其理化性质和营养盐含量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静态试验模拟SRW和SSW的N、P释放过程,以了解两种不同水源补给下形成的底泥N、P释放特征。最后,针对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底泥P释放速率较快、释放量较大的特征,采用硝酸钙对底泥进行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地面的大面积硬化,阻碍了原有的雨水下渗途径,无法下渗的雨水产生的径流加大了排水压力使得城市内涝问题频发。本文以深圳市盐田港后方陆域为例,考察分析其地形地貌、自然基础条件后,针对其水资源短缺,内涝风险高等问题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方式的探究。确立了该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和规划方案,并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落实到地块层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