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供肝的短缺,使肝脏移植的应用受到限制。肝细胞分离技术的逐渐成熟,使肝细胞移植(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HCT)成为可能。已经进行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显示,肝细胞移植在肝脏、脾脏和其他一些部位后,仍能维持其结构,并且能表达蛋白合成、胆红素代谢、糖原储存等多种肝细胞功能。因此可望通过HCT替代肝脏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终末期肝病以及代谢性肝病。 应用于HCT的正常人肝细胞来源有限且在宿主体内增殖较弱;而胎肝细胞受制于来源问题和伦理学原因,也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为此本实验室已经通过SV40LTag转染正常成人原位肝移植的供肝细胞,建立了一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在体外可以无限传代。通过一系列鉴定,它具有和人原代培养肝细胞有类似的形态学特征,保持了大部分正常肝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本研究将构建的人源性肝细胞移植入BALB/c裸鼠脾脏内,进一步验证其在体内的生物学特性。 材料与方法 BALB/c裸鼠为受体,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切除肝脏左叶后脾内移植人源性肝细胞组;B组为单纯脾内移植人源性肝细胞组。 移植术后1、3、7、15、30天,大体观察A组的肝脏再生情况。取脾脏行病理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研究移植的人源性肝细胞在脾脏的分布和增殖情况以及糖原、ALB、AFP、HEP的表达。取心、肝、肺、‘肾、网膜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人源性肝细胞的移行。 结果 肝左叶切除的裸鼠移植后7天,肝脏体积已经基本和切肝以前相似,至移植后15天后,其肝脏体积已经大于切肝以前。 脾脏石蜡切片HE染色显示从移植后l天至30天,两实验组脾内人源性肝细胞大多在脾小节之间成团存在,胞浆丰富、体积也较周围脾细胞大;免疫组化显示其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物HEP,但未表达AFP和ALB。Ki一67(细胞增殖以RK)免疫组化显示:A组脾内人源性肝细胞移植后至30天增殖活跃,且移植后第三天增殖最旺盛;B组脾内人源性肝细胞至移植后30天时增殖已经减弱。PAS染色显示两实验组脾内移植的人源性肝细胞三天之内搪原储积较少,而7天后糖原的储积增加。 肝脏石蜡切片Ki一67(细胞增殖MARK)免疫组化显示,两实验组移植后l天起均有人源性肝细胞进入肝窦肝实质且直至移植后30天增殖均活跃。HE染色和HEP免疫组化显示两实验组移植的人源性肝细胞均未向心、肺、肾、肠系膜移行。 结论1在国内首次行BALB/c裸鼠人源性肝细胞移植的实验。2新建的人源性肝细胞移植入BALS/c裸鼠脾脏后可以长期成团存活、增殖并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记HEP,移植后经过7天左右时}可恢复糖原的堆积,始终未检测到AFP和ALB的表达。移植入脾脏的人源性肝细胞可向宿主肝脏移行并整合,同时可长时间在宿主肝脏内增殖。3肝左叶切除造成的肝细胞再生微环境有利于移植的人源性肝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