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层自组装膜已被广泛用于表面调节的药物释放领域。负载在膜内的药物通常是通过扩散或其中一种膜组分的降解来进行释放。本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药物释放方法,即通过动态层层自组装膜在动态平衡控制条件下的逐渐解离来实现药物释放。 基于这一原理,本文中以动态非共价键-氢键为驱动力,聚乙烯吡咯烷酮(PVPON)和多酚类药物单宁酸(TA)为原料,使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VPON/TA自组装膜。结果表明PVPON/TA膜厚的增长是线性的,并且其增长速率随着组装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氢键可逆的动态特征,当将PVPON/TA膜浸泡在水溶液中时,膜会逐渐解离而使TA从膜中释放到溶液中。TA的释放速率随着溶液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TA的释放速率逐渐减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被用来研究TA释放过程中膜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膜表面经过了一个由粗糙到光滑再到粗糙的过程。此外,从膜中释放出来的TA能够捕获ABTS+?,表明释放出来的TA保持了其自身抗氧化的生物活性。 与动态非共价键类似,动态共价键也可以引入到层层自组装膜中用于药物释放。本文中以动态共价键-席夫碱键为驱动力,使用接枝有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的部分氧化葡聚糖(PO-Dex-Dox)和乙二醇壳聚糖(Glycol Chi)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层层自组装膜并研究了药物的释放行为。与动态氢键膜类似,动态席夫碱自组装膜在溶液中也会发生逐渐解离,从而释放出药物分子。结果表明药物释放速率随着溶液 pH值的降低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细胞毒性分析(MT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表明从膜中释放出来的药物保持了其自身杀伤癌细胞的能力。 此外,利用动态键的可逆性及其特定的敏感性,也可以将其应用于多重响应性凝胶膜的制备。在这里使用部分氧化葡聚糖(PO-Dex)和壳聚糖(Chi)为原料,以原位形成动态席夫碱为驱动力,制备了PO-Dex/Chi凝胶膜。通过检测膜反射光谱中Fabry–Perot条纹的移动,可以计算出膜溶胀度的变化,从而反映出膜对外界刺激的响应。结果表明膜的溶胀度随着葡聚糖氧化程度的增大而减小,此外该膜对溶液的pH值、温度以及溶液中赖氨酸和吡哆醛的浓度均具有良好的响应性,这种新的多重响应性凝胶膜有望在生物传感领域中得到应用。